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成立“老苏调解团” 让小区域大融合

紫帽“三区联创”打造基层治理善治新名片

本报记者 蔡培仁

“老苏,有时间吗?能不能找你聊聊?”“来,到工作室坐!”……昨日,晋江紫帽镇希福工业园区内,员工老李遇到园区负责人老苏,老苏随即拉着老李的手,一同前往“老苏调解团”工作室。去年底以来,这样的情景经常在园区里上演。

原来,为深入开展社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创”工作,去年底,紫帽镇立足“小区域 大融合”,由镇党建办联合司法所,牵头成立“老苏调解团”工作室,通过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功能作用,汇聚村级党组织、群治力量共同参与、联合调解,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

“不要急,先喝口茶,慢慢说……”当天,在工作室,老苏听老李讲述了近期在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很快找到了问题根源,并给了老李一个满意的建议。不到一个小时,老李便调整好心态,开心地回到工作岗位。

记者了解到,作为希福工业园区负责人,老苏从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这位拥有多年教师经验的老党员,面对员工的焦虑情绪时,总能用幽默的话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看人很准。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会端着保温杯突然来到我们身边,问‘要不要听听老苏的想法’。”一名员工说。

渐渐地,“找老苏聊聊”成了希福工业园区里流行的解压方式。也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相处之道,让“苏总”成为大家口中的“老苏”。

今年2月份,园区企业主张某与陈某因合租厂房空间使用问题产生纠纷。张某在共用区域堆放货物,导致陈某货物运输通道受阻。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并发生争执。“老苏调解团”快速介入联动调处,经现场勘察和调解协商,陈某搬迁至调解团协调的新租赁厂房,双方对调解情况均表示满意。

紫帽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老苏调解团”工作室充分发挥“老苏”的教师经历、老板资历、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纳“三区”的原乡人(原住民)、外乡人(企业员工老乡)、新乡人(新业态就业群体)14人,使调解形式由“单兵作战”变为“协同发力”,释放各类人才活力。同时,工作室还邀请村“两委”、社区民警、法律顾问轮值接待调解纠纷,倾听群众“吐槽”身边的烦心事。

此外,工作室还建立“每月一议题”机制,通过线上网格群、热搜榜单等收集难点堵点问题;线下深入“三区”摸排矛盾隐患,由工作室成员商议时间碰头研讨矛盾纠纷议题,提出调解预案、风险预警及改进建议,有效推动纠纷预防与矛盾解决,最大限度将争议调处在园区、化解在社区。

据悉,去年底以来,“老苏调解团”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个,其中劳资纠纷5起,矛盾纠纷报警数也大幅下降。

目前,“老苏调解团”工作室还在积极招募责任心强、愿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热心成员,希望通过资源共享、力量共聚,打造紫帽基层治理善治新名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