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
今日,晋江市灵源街道乡村振兴促进会正式成立。这是灵源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在灵源街道乡村振兴促进会筹备成立的短短数月时间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资金1200万元,为灵源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灵源街道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锚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深挖资源禀赋优势,通过积极谋定发展方向、拓宽产业富民路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不断丰富和深化“千万工程”内涵,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
规划为先 因地制宜,擘画和美乡村“新画卷”
今年3月初,一场别开生面的“书记领航 争锋比拼”项目路演汇报会在灵源街道举行。
现场,灵源10个社区党组织书记轮番登台,晒成绩、谈经验、摆项目、画蓝图,既比“成果”,又比“劲头”,正式吹响了各社区新一年抓项目促发展的冲锋号角。
多年来,灵源街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先行、差异定位、分类施策,通过年初举行“书记领航 争锋比拼”,推动各社区统筹发展规划与项目谋划,以项目抓发展,在新起点上着力破题开局。
今年,灵源街道10个社区共策划32个乡村建设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目前,相关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其中,林口社区道路“白改黑”(一期)工程、小浯塘社区吴厝祖祠堂门前硬化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已完工;灵水水岸公园、英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加紧推进。
灵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灵源街道深入开展乡村振兴“2+2”行动,即借助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和“三资”盘活“两大抓手”,推动10个社区实现全域道路“白改黑”和集体收入超百万元“两大目标”。
除了重视整体的规划定位外,灵源街道还把重点社区、重点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10月,灵源街道启动大山后社区乡村振兴攻坚行动,通过实施“1+5+N”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即制定1个社区全方位发展规划,开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方面攻坚行动,策划推进若干个发展项目),推动薄弱社区整顿转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大山后社区逐步摆脱“后进”形象,向“先进”队列靠近。2024年,大山后社区启动“三区联创”促进区域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今年年初,大山后社区慈善协会成立,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资超350万元,乡村发展势能不断积蓄。
将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除了要有规划、有行动,还要有助力。近年来,灵源街道厚植侨乡优势,通过积极引导海内外乡贤回归参与社区建设,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气回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如今,随着灵源街道乡村振兴促进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共识与合力。
产业为基 盘活资源,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灵源街道积极推动各社区摸清家底,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策划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不断激活乡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眼下,位于大山后社区的灵源先进产业科创园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该项目是灵源街道紧抓毗邻晋江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策划发展园区配套产业项目的一个缩影。
据悉,作为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灵源先进产业科创园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助于灵源街道打造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关联产业发展,也将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聚焦区位优势,灵源街道今年还策划生成了曾林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林口夜市改造提升等一批园区配套的服务项目。目前,相关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山水村落 来趣灵源”系列文旅活动让灵源在各大媒体平台频繁闪现、火爆出圈,成为晋江及周边游客的打卡地。
近年来,灵源街道深挖辖区文旅资源禀赋,积极策划“寻五‘古’丰登,逛灵山秀水”乡村旅游品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同时,通过乡村旅游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除了利用资源禀赋策划壮大社区集体项目外,近年来,灵源街道还把加强社区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唱好清理、盘活“两部曲”,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近期,大山后社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月底投用。该项目是灵源“三资”盘活落到实处的最好证明。
此前,大山后社区农贸市场并非由社区直接管理,存在环境脏、秩序差及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在街道、社区的通力配合下,该农贸市场招标引进了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如今,不仅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还将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24年,灵源街道10个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累计达845.64万元,其中,超50万元社区8个(含100万元社区4个)。今年上半年,灵源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相比去年同期,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民生为要 激发活力,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崭新的沥青路面宽阔平整,新施划的交通标线清晰明了……近期,林口社区环村路“白改黑”一期改造工程完工通车。
据了解,此次林口社区环村路改造提升不仅改善了乡村“颜值”,方便了居民出行,更凝聚起乡村发展合力。目前,项目二期正在谋划推动中,已有多位企业家、热心乡贤主动表示要捐款支持项目建设。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大山后社区主干道“白改黑”一期工程也顺利完工。该项目改造期间,同样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不仅有居民积极配合清理了30多处占道问题,更有多位居民无偿让地支持道路拓宽建设。目前,大山后社区主干道“白改黑”二期工程也在积极谋划推进。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灵源街道曾林、灵水、小浯塘、林格、大山后、林口等多个社区相继完成或陆续启动主干道“白改黑”提升。下一步,灵源街道将继续推动全域各社区实现主干道“白改黑”,促进社区颜值、品质“双提升”。
除了不断完善、提升道路等基础设施外,近年来,灵源街道还坚持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的重要抓手,聚焦清垃圾、拆违建、治污水及扮靓庭院、乡村等关键环节,以点带面、统筹推进。
每周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设置人居环境“红黑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竞比和微景观评选……近年来,灵源街道聚焦实际,积极推行各项人居环境比拼活动,引导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共同扮靓家乡。
乡村美,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长期以来,灵源街道坚持以乡风文明“小切口”助推乡村建设“大文明”,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文明善治,努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灵源街道各社区,村规民约是居民的共同守则,也是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除了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外,灵源街道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及文体活动,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同时,深挖乡村特色风貌、文化内涵,通过打造乡村记忆馆、微景观,留住乡愁记忆,增进文化自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灵源街道将继续立足实际,持续创新实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更高台阶,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时代答卷,让社区更美、居民更富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