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王丰:燃气发电领域的创新先锋

致敬劳动者

本报记者 曾小凤

在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王丰是一面旗帜。他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发电部经理,并斩获2018年“泉州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凭借的不仅是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是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特别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王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生产优化的强大引擎,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在燃气发电领域留下了坚实且闪耀的奋斗足迹。

近日,记者在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集控室里看到,王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一键启停”程序正在调试,他不时指导运行人员操作,记录着控制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彼时,庞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平稳运转起来,成功将原本需要两人配合完成的100多项操作简化为3项,既保障了每次启停操作安全,又为企业每年创造效益超20万元。

2007年,王丰加入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带头人。在参与4台燃机调试期间,他和团队攻克了辅汽自供节能操作、停机燃烧切换故障等技术难题。为了解决防喘放气阀频繁报警问题,他连续三天蹲守现场,最终通过优化保护逻辑彻底消除了隐患。“设备就像孩子,要摸透它的‘脾气’。”王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他的团队先后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

2019年,“王丰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个由14名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在王丰带领下已完成14项关键技术攻关。他们用国产温湿度控制器替代进口设备,自主完成主变保护装置改造;通过增加热风吹扫装置,将发电机绝缘吸收比提升至1.3以上;研发的风电智能运维系统在台风“格美”来袭时经受住考验,创下单日发电73.5万千瓦时的纪录。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取得6项国家专利,参与编写5份行业标准,年节约生产成本超400万元。

安全生产是王丰最牵挂的事。即便已经是部门负责人,他每天还是要先去集控室查看当班人员工作状态,再到现场巡查设备。担任发电部经理期间,他牵头修订38份应急预案,组织反事故演习50多次。作为调峰机组,每日安全保供电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确保机组安全运行“零差错”是他们的核心目标。

“技术要传承,创新要接力”是王丰坚持的理念。他创建“导师带徒”培养机制,牵头编写《逻辑参数与报警速查手册》《安全事件汇编》等培训教材。其徒弟林晓亮说:“师父连吃饭时都在画系统图,总叮嘱我们要‘带着问题睡觉’。”如今,他培养的12名青年员工已成为技术骨干,团队荣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2023年,王丰带领青年工程师在“丝路杯”竞赛中获奖,用行动诠释了“创新不是单打独斗”。

从攻克“卡脖子”问题到培育创新团队,王丰用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正如他常说的:“技术人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改进的每个参数都在为万家灯火保驾护航。”在绿色能源发展的道路上,这位“金牌工人”正带领团队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