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长
说公卫
预防接种筑防线: 基层“健康哨兵”的硬核科普
近年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预防接种工作备受关注。在晋江市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书记施金堆深耕基本公共卫生事业多年,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接地气的科普方式,成为居民信赖的“健康守护者”。近日,本报视频号专栏“院长说公卫”推出其专题分享,以生动的镜头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预防接种知识“破圈”传播,收获市民广泛好评。
视频中,施金堆以“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的第一道免疫长城”为切入点,通过视频镜头带领观众走进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他一边展示该中心预防接种室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预防接种,就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抵抗某些传染病。他表示,“我们为儿童制定了科学的接种计划,涵盖了多种常见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这里的每一支疫苗,都经过严格的储存和运输管理,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的医护人员会详细记录每次接种的信息,确保接种计划的顺利进行。”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接种反应,施金堆化身“健康翻译官”,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比喻:“接种后发烧就像给身体‘小练兵’,免疫系统在和病毒‘模拟战’中升级装备。”他特别强调,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自然感染风险,通过分龄接种策略和应急处理预案,可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视频上线后,网友“灵源宝妈”留言:“以前总觉得疫苗是‘玄学’,现在终于明白科学依据,带孩子接种安心多了!”
接种服务暖人心:
全流程守护显“隐形温度”
在“院长说公卫”镜头下,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暖心服务链”被完整呈现:从智能叫号系统减少排队焦虑,到留观区增设的卡通主题宣教墙;从接种护士“三查七对”的严谨操作,到针对特殊儿童开通的绿色通道……施金堆特别提到,该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线上+线下”双轨答疑,将接种知识“精准滴灌”到每个家庭。
视频中,一位儿童家长动情分享:“孩子怕打针哭闹,护士用卡通贴纸转移注意力,书记还手把手教我们安抚技巧,这种服务太有温度了!”据统计,该视频发布后,该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线上预约量同比增长不少,其中超三成家长表示是受视频内容触动主动咨询。
公卫科普新模式:
“视频号+院长IP”激活健康传播力
本报视频号专栏“院长说公卫”创新采用“院长出镜+实景探访+互动问答”形式,将施金堆的公卫实践转化为可视化健康内容。在预防接种专题中,施金堆展示接种流程,更化身“公卫知识课堂”讲师,为市民分享了相关知识。不少市民在观看视频后,纷纷联系该中心追问“流感疫苗何时开打”“HPV疫苗如何预约”。
市民王先生在观看视频后评价:“以前觉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高在上’,搞不懂是啥内容,现在通过视频号跟着院长‘云探班’,发现健康守护就在身边!”
随着“院长说公卫”专栏的持续更新,咱厝医界正以“专业+温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预防接种知识转化为全民健康素养的“种子”。施金堆表示,“未来我们将探索更多传播形式,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既有新颖形式,又有人文温度,真正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