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紫帽山下,连续多日的雨水停了,近千名小记者亲子整装待发。
这是本报第四年在紫帽山举行小记者登高活动,也是本报为可爱的小记者们准备的特殊成长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小记者们或许未曾想到,脚下拾级而上的不仅是石阶,更是一段跨越自然、历史与心灵的成长之路。这场看似寻常的户外活动,也是一堂融生态教育、文化传承与思想启迪于一体的行走课堂,它以山为教室,以路为课本,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新知、挑战自我的全景之窗。
当小记者们穿梭于林间古道,他们与自然的对话已然开始。一片落叶的纹理记录着季节更替的密码,几声鸟鸣传递着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当孩子们亲手捡起途中的垃圾,当他们开心地认识课本上的花草树木,好奇地用镂空卡纸发现、定格春日美景,环保意识已从口号转化为具体行动。大山成为最生动的生态课堂,教会孩子们读懂自然这部“无字天书”,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登高途中,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诗词,掩映在绿荫中的亭子,都在诉说着千百年来人与山的文化对话。紫帽山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山顶的凌霄塔被视为泉州的文峰塔。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峰塔通常是智慧、学问和精神追求的象征,也是民间信仰中可以旺文启智的地方。晋江少年,勇攀晋江第一高峰,许自己更上一层楼,前程似锦,岂不美哉!这种文化浸染不露痕迹却深入人心,当少年站在古人曾经伫立的地方,眺望大好山河,文化自信便在这跨越时空的对望中自然生长。
登山之路从无坦途,有了勇气、坚持,同学、亲人的鼓励、扶持,才能顶峰相见。学习亦如登山,既要有“会当凌绝顶”的目标,也要有“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毅力。思政教育就这样融入行走体验,将克服困难的经历转化为人生成长的隐喻。当孩子们面对陡坡,选择坚持而非放弃时,他们已开始在心中筑起了战胜未来各种挑战的精神高地。
这座被脚步丈量过的家乡青山,注定会成为小记者们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一站。因为那一天,他们在山上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晋江少年》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