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把熊熊的科技之火在晋江校园燃烧——晋江市第二届校园科学教育荟正式启动。本届科学教育荟的主题是“拥抱AI 点亮未来”。
本届科学教育荟亮点多多:晋江发布“产业+”科学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了第一届“世贤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晋江市少年科学院揭牌,并发布晋江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基地地图。
“这届活动参与面更广,从中小学延伸到了幼儿园,覆盖人数将超过40万人;这届活动融合更深,首创‘产业+’校园科教平台,用产学研的‘融’促知信行的‘合’;这届风力更足,以晋江头部完中校石鼓山为策源地,用‘万物有数’刮起校校、师师、生生参与的最炫科技风、最酷AI潮。”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多彩活动 饱尝科技盛宴
4月21日,晋江一中、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晋江市第八实验幼儿园摇身一变成科学乐园。三所学校通过科技游园、课程展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方位展现科学教育成果,让师生饱尝科技盛宴。
作为晋江市第二届校园科学教育荟小学专场活动的承办方,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以“拥抱AI 点亮未来”为主题,将科学教育与十周年校庆深度融合,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集科技创新、课程展示、家校共育于一体的沉浸式科学盛宴。
其中,“小社区科创项目式学习”展示吸引了众多目光。全校48个班级被分为16个小社区,分别展开不同主题的科创项目学习。每个社区的学生科创作品琳琅满目:兰庭小社区的宇宙探秘、荷塘小社区的航天筑梦、致远小社区的太阳能迷你小车等,展现了学生们对科学原理的灵活运用和奇思妙想。
“通过小社区科创项目式学习,激发了我对科技探索的兴趣。比如我参与了‘智能小车避障’项目,通过编程让小车识别障碍物,这比玩游戏还过瘾!”六年级学生尤伟杰说。
据了解,晋江六小在科学教育的探索中,以“科学+”为理念,不断推进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的“三级”科学课程体系迭代升级,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科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校长李雪强表示,学校将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开启充满惊喜的科学探索之旅。
当天,各会场还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科普讲座,拓宽了学子的视野,激发了大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本届校园科学教育荟为期一个月。其间,晋江市教育局将针对教师、学生推出系列配套活动。各校将举办“校校科教荟、生生学科学”活动,推进“人人学AI,人人用AI”行动,组织“未来创客”实践营,开展“万物有数”科学教育交流展示等活动。
以科创为翼 赋能学生灵动成长
校园科学教育的开展,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家引领等息息相关。
步入晋江一中,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发出阵阵惊叹声。从学校南开门到清华门的科创一条街上,28间科创教室一字排开,十分震撼。无人机、机甲大师、3D打印、数字建模、地球探秘、定格动画……教室里,学生们正遨游于科技海洋之中,不时传出阵阵惊呼声和欢呼声。
作为我省县域高中的领头羊,晋江一中在开展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以“创学”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思、创意、创力,师生一起“创学向未来”。
“我们开发了28门科创校本课程,设置28间科创教室,满足学生探索需求。学校还积极推动‘两高’衔接,自去年10月至今,引进了20多个高校的教授、学者入校开设高端科普讲座,激发学生兴趣。”晋江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谋树告诉记者,在推进科学教育中,学校积极培育专兼职的科学教师,充实科学教育师资力量。每年积极选派优秀学子参与中国科协主办的“英才计划”选拔、教育部白名单赛事,硕果累累。此外,五大奥赛课程的开设,也有效地衔接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晋江市第一届“世贤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是本届科学教育荟的亮点。该活动设置了“好问题”征集、“未来创客”实践营、“奇思妙想”成果展等,涵盖科学问题探究、创意发明制作、创新方案设计等创新活动。
其中,“奇思妙想”成果展精彩纷呈,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优秀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与科技才华。参展作品涵盖智能设计、环保创意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晋江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好问题”征集就累计收到了1200多个。从初选中脱颖而出的120名中小学生齐聚晋江一中,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生活”主题,通过“问题阐述+专家质询+现场辩论”等环节比拼,展现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素养。
首创“产业+”校园科教平台 力推校园科学教育发展
要说本届校园科学教育荟的“重头戏”,当属晋江市“产业+”科学教育三年行动方案的发布。启动仪式上,安踏、利郎、盼盼、中探探针等13家在晋知名企业与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季延中学等11所完中校签订晋江市首批科教协同联盟协议,带头参与探索“产业+”科学教育新实践。另有16名在晋企业高层次人才获聘“晋江市‘产业+’科学教育首批企业人才导师”。
记者了解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晋江将发挥产业密集优势,用三年左右时间,聚力推动一批校企结对共建、选聘一批企业人才导师、组建一批产教协同联盟、开发一批科学教育课程、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基地等“五个一”目标,力争2027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企共建全覆盖,选聘人才导师100名、组建科教联盟50个、科教基地50个,形成具有晋江特色的“产业+”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为何会开展“产业+”科学教育,源于晋江镇域产业集群特点。晋江是“中国品牌之都”,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科学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晋江各校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本土企业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共同为学生触碰新技术提供育人场所。
在幼儿园专场活动中,晋江市第八实验幼儿园萌娃们的展示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动态靶场”“趣探机器人”“智步未来”等STEM工坊更是吸引了众多来宾驻足了解体验。
“开展科学教育,我们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资源将我们幼儿园团团包围。”晋江市第八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柯淑满提到,幼儿园位处晋江经济开发区,这里企业众多,资源丰富。
晋江八幼巧妙通过“十大STEM工坊”将晋江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资源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此次展示的STEM工坊,就是孩子们在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军鹏特种装备股份公司等研学后,通过STEM项目活动将跨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设计、实施、展示、优化的活动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晋江市中小学‘产业+’科学教育三年行动,坚持以正确职业观的养成,引导正确成长观的生成,围绕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职业生涯能力这条主线,往学校导入企业资源、产业场景和创业精神,打造具有晋江特色的科学教育生态,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国际前沿视野与本地产业认知的未来人才,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晋江教育作为和晋江企业担当。”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