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出租银行卡的严重后果

依法用卡不触“红线”

业内提醒:用卡莫越界

当下,银行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但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出租、出借银行卡等手段进行非法金融活动,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银行人士提醒广大市民:切勿出租、出借银行卡,以免陷入法律漩涡。

近日,70岁的王大爷带着身份证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储蓄卡,声称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银行工作人员小李按照流程为他开户。然而,没过几天,银行风控系统就发出了示警,显示王大爷的账户频繁出现小额资金进出。小李立即致电邀请王大爷来网点参加活动,实则是为了了解情况。

王大爷到网点后,先是被邀请参加了一场老年客户专场金融知识讲座。在讲座上,小李向大家强调了出租出借账户属于违法行为,并提醒大家要防范风险。讲座结束后,小李询问王大爷储蓄卡的使用情况。王大爷坦言,这张卡是邻居刘先生让他开的户,还借给了对方使用,对方送了他一些礼品。然而,当小李进一步追问刘先生的职业及用卡详情时,王大爷却一概不知。小李严肃地劝告王大爷,当下网络诈骗猖獗,个人账户绝不能出租、出借、出售。王大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请小李帮他冻结了卡片,并承诺不再帮人开户。

无独有偶,刘某也因出租银行卡而陷入了法律漩涡。刘某于5年前办理了一张银行卡,但该卡使用频率不高,不久便被搁置一旁。后来,经邻居介绍,刘某加入了一个名叫“小王开卡”的微信群,通过群友牵线,银行卡很快找到了买主。然而,这张银行卡却被他人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发后,刘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出租出借银行卡不可取

出租、出借银行卡不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一旦银行卡被用于从事非法活动,持卡人将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经济赔偿。

出租、出借银行卡还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当银行卡出现信用问题时,最终将追溯到持卡人本人,导致持卡人承担经济损失及个人征信损失。一旦留下征信污点,对今后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不法分子利用出租、出借的银行卡进行非法金融活动,如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增强风险意识

面对出租出借银行卡的严重后果,广大市民应该如何防范呢?

首先,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如身份证或银行卡遗失,一定要及时挂失补办,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其次,要提高自我约束力。切不可为蝇头小利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积极学习金融知识,掌握金融消费者基本权利。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要选择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合同条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要主动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风险,配合工作人员完成身份核实、面签等手续,留存相关业务凭证,便于作为日后维权的充分证据。

此外,广大市民还应该积极举报买卖银行卡的犯罪行为。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并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出租出借银行卡等违法行为。金融机构还应该加强对市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市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