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培仁 董严军 许金植 秦越
醉美紫帽,心之所皈;文峰闪耀,续写传奇。
本周六,由本报联合紫帽镇策划举办的“‘登紫帽 攀文峰’晋江经济报小记者亲子登高活动”再次开启,近千小记者亲子家庭和市民将再聚紫帽,勇登文峰,齐抒凌云志。
青翠四月,紫帽名山IP文旅活动好戏连台——
上周六,“JOIN晋江时尚季·春”为主题的“产业+文旅”时尚活动在浴仙谷营地举办,登山道变身时尚T台,时尚与自然元素融为一体,碰撞出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4月30日至5月4日,2025年第二届紫帽户外自由季活动将闪亮登场,其间,第二届蔡其矫诗歌会、《紫帽文化丛书》首发、自由集市、音乐会等将连番上演。
新一季文体旅活动热潮来袭,作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的关注度再度拉满。那么,这座“宝藏之山”还有哪些名人轶事?一年来,紫帽镇又是如何通过挖掘紫帽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紫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今天,本报记者依托《紫帽文化丛书》,并结合一年来的观察与思考,为大家再做分享。
一方山水 文人墨客魂牵梦萦
紫帽,因山而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紫帽之秀以峰……巃嵸雄耸为十二峰。”左峰之阴的金粟洞曾是唐代元德真人郑文叔修身养性的圣地,宋有道人黄去华亦居此;山中又有古玄寺,为明代古玄道士吴云静开创。这些洞室历来佛道儒共存,留下诸多神话传说。
右峰绝顶之上的凌霄塔,是为“文峰塔”,象征着泉州文运的鼎盛。西有石鼓、丹炉、试剑、仙掌等诸峰,山北山南之天湖岩、盘古洞、小丹邱、普照寺等名胜古迹,以及遍布山中的百处“心”字石、名人题咏与宗教崖刻,无不在诉说着紫帽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紫帽若凌霄,官宦就满朝。”紫帽山向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寻求心灵寄托的圣地。这里有唐代欧阳詹,晚唐五代许寅,宋、元、明、清各代英才,在紫帽山或耕读著述,或隐居修行,或游山览水,或藏身埋骨,甚至以山为名为号。
其中,除了自号“紫峰”的明代理学家陈琛外,还有明代南安金坑人(今属晋江市紫帽镇紫星村)王承箕,因家近紫帽山之南,号“紫南”。
少时师从陈琛的王承箕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考中举人,后来被任命为沅州知州。据悉,沅州地处要冲,位置重要,他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提供便利。在其施政的两年里,沅州人民安居乐业,但因不能逢迎上级意旨而辞官归乡。离开那天,百姓为他遮道送行。王承箕墓如今仍在紫帽紫星村,为晋江市保存完整的明代大型官宦墓。
古之文人大多有“山水之癖”。和陈琛一样热爱紫帽山的明代晋江苏厝村人苏浚则取“紫溪”为号。
苏浚为秀才时,博览群书,为文宏肆,一时莫及。据苏浚的学生李光缙亲撰的《苏紫溪先生传》所载,苏浚在当学生时,“性即耽书,观书史喜见古人全编,不务寻摘”,只要是古人的书,他就必须全书通阅,而且“一过便了大旨,成诵乃休”,看完就可掌握书内要旨,直到能背诵才肯放手。明万历元年(1573),苏浚乡试第一名,成为解元。明万历五年(1577),他入京参加会试再次拔得头筹,喜中会魁。当时应试文章大多承袭旧说,陈词滥调。而苏浚的文章“苍渊宏肆”“独创矩矱”,令人耳目一新。这篇会试文章令苏浚声名鹊起,《泉州府志》甚至称:“先生未及第而名已满天下矣。”苏浚金榜题名之后,先是授南京刑部主事,却因丁忧归乡。后来补工部主事,礼闱分校。在他分管的会试考场上,发掘出了以李廷机为首的多位才子。
据《泉州府志》载,苏浚除了《四书儿说》外,还著有《易经达说》《易经心说》《易经生生篇》《韦编微言》《鸡鸣偶记》《酒经》《漫吟集》《三余文集》等书。其中《易经达说》曾作为对家塾子侄辈的讲授之书,亦称《易经儿说》,深入浅出,有独特的见解,为泉州著名的“蒙存浅达”理学专著之一。苏浚亦因此书与蔡清、陈琛并称为明代理学“晋江三家”。
此外,据《苏紫溪先生传》载,苏浚“喜登山临水,观化自适引觞辄醉,醉辄歌”,是个“胸襟廓落、洞极无际”之人。苏浚畅游紫帽山时,留下《游紫帽山右峰诸胜》一诗:山中闲日月,顿觉世情疏。苔径连云白,松风入夜虚。飘摇中散卧,寂寞子云居。一径通幽处,天花任卷舒。
传奇两代人 紫帽园坂济阳楼熠熠生辉
“紫阳真人”张伯端留“心”紫帽山,南宋状元宰相梁克家以紫帽山寄情,慈善家李五藏富紫帽山南麓金厝山……自古以来,紫帽的一方山水让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及至近现代,紫帽亦因地灵而人杰,著名侨领、商界精英、文学家、科学家辈出,也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与传奇故事。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位于紫帽园坂村济阳楼内的传奇两代人。
1917年,园坂村蔡钟泗携弟弟蔡钟长到印尼的苏拉芭雅(华人称“泗水”)谋生,从此开始异域他乡打拼的生涯。在印尼事业有成后,蔡钟泗、蔡钟长时常将钱寄回家乡,让留在家乡的兄长蔡钟汶安排购置田地等家业。1932年,蔡钟汶、蔡钟泗、蔡钟长三兄弟商定要在家乡园坂村建一座洋楼以供母亲李煦娟颐养天年,工期历时一年,花费6万大洋才完工,此楼便是济阳楼。
蔡家兄弟不仅在家乡盖楼,还捐建学校、教舍等,并参与家乡各种公益慈善活动。1937年,三兄弟联名在家乡园坂创建紫坂小学,并出资兴建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各一座。蔡钟泗还积极支持印尼泗水当地教育事业,担任新华中学董事长。同时,精心培育子女读书成才,支持大儿子蔡其矫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著名侨领陈嘉庚从新加坡逃至印尼。蔡钟泗、蔡钟长兄弟俩经人介绍结识了陈嘉庚,并在关键时刻以自己在泗水的名望对陈嘉庚进行掩护。
1950年,蔡钟长受国务院邀请,作为第一批海外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团。1952年,他携带全家眷属回国定居北京,并参加各界社会公益活动。1955年4月,蔡钟长被选为北京市第一届政协委员。1956年12月,蔡钟长当选全国侨联常委。
蔡家三兄弟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仰,不仅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成各项成就,也深深影响下一代。
蔡钟汶的儿子蔡其禄在青年学生时期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1939年春,蔡其禄毅然离开舒适的家庭生活,从印尼返回祖国,前往延安参加抗日战争,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蔡钟泗的长子蔡其矫,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参加自发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到南安和惠安一带宣传;1937年11月,蔡其矫遵父命前往印尼,积极投入当地抗日救亡工作,在华侨集会上讲述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中中国军人浴血抗日的故事,还教唱抗日歌曲,动员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鼓励年轻人回国效力疆场。1938年,蔡其矫开始在延安的窑洞里写诗,并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其间写的《乡土》和《哀葬》分获晋察冀边区诗歌第一奖和第二奖;1942年写的《肉搏》,被诗歌朗诵者和剧校考生一再朗读,并以此诗闻名于世;1942年写《子弟兵歌》歌词,被选为广泛传唱的军歌;1945年当随军记者;1948年后从事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的研究工作。
2002年,蔡其矫出版了自己的诗选集《蔡其矫诗歌回廊》。这套选集展示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宽广的创作思路,以及深邃的思想领域,为中国诗坛的“蔡其矫现象”和朦胧诗的形成,为开拓中国南方乡土诗歌和海洋诗歌、引领中国新诗走向繁荣发展做出奠基性的贡献,享有“海洋诗人”“诗坛独行侠”“诗坛常青树”等美誉。
蔡钟泗的第二个儿子蔡其侃,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为了动物生态鸟类研究,曾走遍祖国各地,北到乌苏里江、黑龙江畔,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等。他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登山生物科学考察,负责鸟类生物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北京地区没有系统的鸟类科学记录。蔡其侃经过30多年的刻苦钻研,收集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调查了近4000号标本,近百万字的专著《地方志·北京鸟类志》(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首次详细记录北京地区344种鸟类,另附29个亚种,经过总结编著成书,是对我国鸟类学事业的一项重要贡献。
蔡钟泗的第五个儿子蔡其巩则是金属物理与断裂力学专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蔡其巩指导研究生从事结构钢、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动态屈服和动态断裂机理的研究,并将一些研究成果和规律用于工程结构失效分析上。1980年,蔡其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获得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名山IP加持 文体旅融合“热辣滚烫”
山水为骨,文化铸魂。一方山水滋养一方文脉,养育了一方人。青山绿水,文人墨客,不仅为紫帽描绘出依山而兴、因山而荣的灿烂图卷,更涵养出兼容并蓄、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全国文旅市场生机勃勃,一个个创新示范样本、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一个个代表当地旅游文化气息与精神魅力的IP爆款应运而生。在晋江,近年来,一个个难忘的文体旅IP也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各式新鲜生动的“入口”,让晋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熠熠闪光。
那么,在积极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道路的紫帽又有什么独属于自己的IP呢?
去年4月,紫帽镇联合本报举办晋江经济报小记者亲子登高活动,“登紫帽 攀文峰”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结合活动,本报刊发的《文峰鼎盛话凌霄——晋江紫帽山凌霄塔文化记忆探秘》一文见报后,引发诸多读者的关注,大家热烈讨论对晋江紫帽山的热爱和美好憧憬,也希望了解更多曾经到过紫帽山的文人墨客,了解紫帽山更多的人文气息。对此,根据相关史料和文史学者的讲述,本报又推出《人杰地灵风光好 文人骚客留迹多——探寻鲜为人知的紫帽山历史文化名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紫帽山的历史文化。
“凌霄塔地处泉郡案山紫帽山右峰绝顶,因此也被视作文峰塔,关乎泉郡(晋江附郭)文运。清道光《晋江县志》有‘峰且屹屼,舆不可肩……是名凌霄,竦然独尊……峰尖有塔,亦缘峰名,有龙起其中’的记载。因此,凌霄塔自古以来就备受晋江文人喜爱,诸如陈琛、陈让等都是凌霄塔的‘常客’……”活动当天,泉州市政协委员、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执行会长林建强向十八学子娓娓道来凌霄塔的故事。从他的介绍中,十八学子对凌霄塔作为文峰塔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去年7月,紫帽镇再次联合本报举办“紫帽凌霄 文峰闪耀”2024年高考优秀学子凌霄塔下话求学再攀登活动。紫湖郊野公园的狼尾草旁,2024年高考优秀学子分享学习心得,再攀晋江之巅,聆听凌霄塔的历史文化及晋江历代状元典故,学子们在活动中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进一步感受家乡历史的源远流长,体味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文博研究员吴金鹏说,紫帽山属于平原起高山——它的背后是晋江,前面是九十九溪,在两条河流的中间矗立起一座高山。在古代,平原起高山被称为“仙山”,而紫帽山名中带“紫”,紫色在古代也是最高等级的颜色。
一时间,登紫帽山凌霄塔,感受文峰气息、旺文启智的市民络绎不绝。美景美愿相互唱和、相互成就,可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传统文化“活”起来,文旅产业“火”起来。
2024中国田径大众达标健身步道系列赛在紫湖郊野公园开赛,福建省第一条四星级健身步道上百团争锋;2024“七夕星空夜跑”特步晋江马拉松赛在紫帽激情上演,实现“七夕”传统文化节日与晋马国际标牌赛事的完美结合……随着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的举办,去年10月,作为紫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首个营地文旅先行示范项目——浴仙谷营地惊艳亮相,立即吸引了一拨拨倾情山野的游客,古韵今风在这里完美融合,紫帽的文旅产业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晋江“火”起来。
远离喧嚣,亲近自然,漫步林间小路,品味鸟语花香,今年春节假期,紫帽早早布置好年味儿,从辖区兴紫路、对山路、紫湖路等主干道两侧,以及紫湖郊野公园、浴仙谷营地等,均挂上喜庆红灯笼,各种新春造型独特的拍照打卡点,更让市民游客感受浓浓的年味。
同时,紫帽还重点围绕浴仙谷营地、紫湖郊野公园推出新春烟火集市、特色演出、情绪补给、场景体验等四项内容,让市民游客在紫帽放松下来,放慢呼吸。春节期间,紫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特别是浴仙谷营地“热辣滚烫”,一路“狂飙”,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同比增长630%。
一组数字,一份成绩。在紫帽名山IP的加持下,紫帽的文旅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今年,为了给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紫帽瞄准近年来火爆网络的“水泥管道餐厅”,加快推进浴仙谷营地拓展区主体建设,将时下流行的新型社交方式与潮流业态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网红休闲好去处。
数据是“抽象”的,而数据背后的文体旅气象却是鲜活的。2024年以来,紫帽文体旅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一次次出新、出彩、出圈,一个个文旅爆款带来“流量”,蓄积“留量”,让人难忘。而随着一系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文体旅活动的持续上演,在文体旅融合的浪潮中,相信会有更多市民、游客深切感受到紫帽这个小镇焕发的新活力和迷人魅力。
“为做好紫帽山景区的资源挖掘、宣传推介,我们将持续深挖紫帽山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历史名人、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紫帽镇党委书记蔡晖表示,未来,紫帽将进一步高品位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益运营、高水平管理,打响“醉美紫帽 心之所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