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果幸福有味道

赵琼

女儿放学回来,捧着书本皱着眉头不开颜。我忙问原因,原来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如果幸福有味道”。女儿被难住了,什么味道代表幸福呢?

女儿来到厨房,拿出油盐酱醋放在小碟子里一一品尝。她蘸一筷子,然后点到舌尖上,接着又摇摇头作出点评:“不是幸福的味道。”我又拿出女儿平时爱吃的薯片、鸡翅、可乐,她一边吃一边嘟囔着:“好吃,却不是幸福的味道。”我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归笑,女儿的作业还是得完成,于是我陪着她一起思考,幸福的味道该是什么样的呢?

童年的春天,我爱跟着母亲去田里摘野荠。我们拎着竹篮,在绿油油的田野里寻找那锯齿状的精灵。我以帮助母亲为名,实则沉浸在绿色海洋里放飞自我。等到母亲摘完了来叫我,我才看着自己稀疏的竹篮难为情。好在母亲没有怪我,还认认真真地教我如何区分荠菜与野草。后来,母亲把荠菜剁碎,拌上调料,一些做成麻油凉拌荠菜上桌;一些包成荠菜饺子,让我带去学校和同学一起分享。那细腻的滋味在舌尖绽放清新的香味,再加上同学们的连连道谢,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夏天,舌尖上的美味成了土豆饭。土豆饭自然少不了土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把屋门口的空地利用起来,种上一些小菜自给自足。母亲便种上了土豆、玉米和四季豆。当夏天到来,暖风清拂,沉甸甸的果实摇曳着。母亲把土豆洗净、去皮,再切成小块,混在米里,随心所欲地放上一些调味品,然后在锅里蒸熟。有时,母亲会放入两块排骨搅拌,有时多一些咸菜,我知道那是母亲偷懒的产物,可这样既解决了剩菜,又让土豆饭拥有独一无二的味道。我被这股味道征服。上大学时,每每回家,我必定要母亲为我做上一锅土豆饭,那是惊喜和未知的代名词。

读大学以后,寒假回家,母亲一早在房梁上吊好了腌制的腊肉腊肠等待我。风干的腊肉腊肠精肥分明,寒风中飘洒着酱油的咸味。母亲会在电饭煲煮饭时蒸上一盘笋干腊肠,不过只撒些盐花,滋味却好得很。我将一口饭、一口笋、一口肉混合在口中如汉堡般咀嚼,酱油的咸味搭配米饭的无味,化在嘴里咸淡刚好,我能一口气吃掉两碗饭。

直到现在,我们去探望母亲。她每次都会在我们离开时,在车后备厢里塞满为我们准备的美食:有她在后山挖的笋和亲手晒的笋干,有她在空地里种的大白菜,还有她自己腌制的泡菜……这些虽不是最美味的,可都蕴含着母亲的点滴真心,吃起来总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有一次办事经过老家,我便顺道去看望母亲,她不在家。返程时空荡荡的后备厢,让我心里也有些失落。

幸福的味道在我心里渐渐弥漫,我有了主意。周末,我带着女儿回了趟娘家,母亲正好要做饭。她的外孙女帮忙择菜、淘米、打蛋,吃得朴素却是自己劳力所得。我的女儿满足地笑了。回家路上,女儿靠在我肩膀道:“妈妈,我终于知道幸福的味道了。”

如果幸福有味道,我想那一定离不开母爱。不过柴米油盐,配上那份厚重的心意,就能在朴素中开出花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