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泉州晚报记者 林书修 本报记者 李玲玲) 昨日下午,2025年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泉州、晋江市领导张毅恭、周小华、张文贤、王明元、林仁达、黄天凯等参加活动。
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指出,泉州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与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按照省委“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要求,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
张毅恭强调,要坚守实业不放松,打造创新的产业主阵地,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放大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试点效应,加快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通过科技创新打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量空间,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赛道。要坚持企业打头阵,构建市场主导的创新格局,助力企业科技突围、抱团发展,以新技术占领新市场、以协同创新增强优势地位,让自主创新成为企业硬核支撑和最大底气。要坚定创新赢未来,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体系,推动大院大所市场化转型,突出成果高效转化应用,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
张毅恭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要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用好重点工作调度、政企恳谈会、重点工业企业挂钩服务等机制,全力打造“法治护企、政策找企、泉心泉意帮企、万名干部进万企”等服务矩阵,扩展活力迸发的创新空间,提供坚强有力的创新保障,更好助力企业和人才安心创业、尽情创造。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战略之举、长远之策。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胆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奋勇争先抢占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赋予“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张文贤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须系统集成、全链贯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做强创新主体、做优创新平台、促进融合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绿向智。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强化人才链支撑作用,用好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创业合伙人试点、人才科创飞地载体,持续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要强化资金链保障作用,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加快发展产业链金融,通过资本赋能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张文贤表示,要政企携手,打造一流创新融合生态。要充分发挥晋江市委科创委作用,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速推动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空间等核心要素有效集聚。要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确保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要深入践行“四到”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发布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他表示,此次晋江系统梳理、升级出台12份“加强版”产业政策,推出超5亿元扶持大礼包,力度更大、诚意更足、服务更优。接下来,晋江将坚持“四到”服务理念,言必信、行必果,尽心尽力、说到做到,确保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直达快享、应兑尽兑;同时,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主动送政策进企业,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困难,以政府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驰、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许金升在大会上作主题分享。大会发布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征集函、2025晋江市民营企业500强名单等;签约一批AI应用平台、产研成果项目;表彰部分纳税贡献突出企业。
12份政策出台
扶持资金超5亿元
本报讯 (记者 柯国笠) 在昨日召开的2025年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晋江市委、市政府聚焦“创新、产业、资本、人才、空间”等要素,正式对外发布12份产业扶持政策,扶持资金超5亿元,通过集成资源精准帮扶企业,助力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与往年相比,晋江今年推出的扶持政策力度更大、诚意更足、服务更优。
记者了解到,这份政策“大礼包”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创新引领更加鲜明。围绕科技创新,从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创新孵化等各环节全面发力,相关政策扶持金额占比达51%、比增26%。二是促链融合更加有力。鼓励企业主动拥抱新质,大力推动“四链融合”;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向新向绿向智转型;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筑链成群,塑造发展新优势。三是助企纾困更加精准。聚焦企业关切和产业发展痛点,政策措施更有针对性,精准有效为企业排忧解难。
政策支持是制造业发展的底气和支撑,能够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本次出台的政策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助力产业发展。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政策围绕育强创新主体、打造创新载体、建强创新联合体,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试平台等创新主体的培育支持力度。在加速“四链融合”,构建现代产业化体系方面,政策围绕支持提升发展能级、抢抓人工智能机遇、布局壮大新兴赛道、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效,推动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加码新兴产业扶持力度,补足现代服务业短板。在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方面,政策鼓励打造首发经济集聚区、开拓多元国际市场、企业实施并购,帮助产业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方面,政策提出创优园区产业空间、提升金融赋能质效、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护航中小企业稳定运行等,在资源要素上支持企业长蓄发展。
为确保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直达快享、应兑尽兑,接下来,晋江各部门、镇街将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主动送政策进企业,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诉求,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以政府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500强榜单首次发布
晋江民营企业“排头兵”亮相
本报讯 (记者 柯国笠) 昨日,在2025年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晋江市发布2025晋江市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安踏集团、恒安集团、百宏集团等企业入选。据悉,这是晋江市首次发布民营企业500强名单。
此次评选共设置主榜单“民营企业综合实力100强”和5个子榜单(先进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现代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绿色发展民营企业50强、外向型民营企业50强)。榜单结合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科研投入、绿色发展、进出口等情况指标,分别予以排名。
榜单的发布,旨在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企的浓厚氛围。上榜企业是晋江市民营企业的“排头兵”“优等生”,他们在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示范引领,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稳固的共同富裕产业链,书写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8个项目集中签约
AI赋能深入推进 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
本报讯 (记者 柯雅雅) 昨日,在2025年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18个项目集中签约,包括晋江市产业AI算力服务应用平台项目,8个AI技术应用战略合作项目,8个新材料、新技术产研成果项目,以及气象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技术范式和产业格局。作为首个签约项目,晋江市产业AI算力服务应用平台项目通过构建集算力资源、运营管理和产业场景服务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为晋江企业提供一站式AI赋能解决方案;8个AI技术应用战略合作项目也聚焦企业需求,深化AI技术对企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近年来,晋江持续深化产学研全面合作。8个新材料、新技术产研成果项目立足于打破“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次,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茂泰(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BCB光刻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合作项目。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计划于2026年实现BCB系列材料(单体、衍生物、光敏剂、光刻胶)年产能1~2吨,年产值5000万元。项目投产后,可降低下游企业采购成本30%以上,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关键材料解决方案,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将填补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空白,突破低介电封装材料‘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茂泰新材料总经理丁思博表示,与高能级科研机构的合作将极大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进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上,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与晋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气象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据悉,该项合作旨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民营经济气象服务模式与机制,形成全国示范标杆。双方将聚焦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数智平台、金融气象、特色文工体旅等五大重点领域开展合作,通过深化气象科技与民营产业融合,构建定制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体系,拓展延伸“气象+”赋能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生产运营、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撑,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韧性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