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亲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你了解好房子的标准吗?

购房课堂

买房是件大事。不少买房人是第一次购房,对于买房这件大事的很多常识都不是很了解。为了解答这些购房者的疑问,本报《楼市周刊》特地开通“购房课堂”栏目。每期,我们精选一个话题,邀请业内人士与您分享,让您少走弯路,买到满意的房子。

日前,住建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

这一规范堪称好房子的衡量标尺,将于5月1日起正式生效。它全方位覆盖新建住宅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层高、电梯配置,到隔音效果、无障碍设施等,致力于大幅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舒适度革新: 层高、采光、隔音全方位跃升

《住宅项目规范》在提升居住舒适度上作出较大调整。

就层高而言,新建住宅层高从过去较为宽泛的“宜为2.8m”,一跃成为如今强制要求的“不应低于3.0m”,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也从原本的“宜为2.4m”,提升至“不应低于2.6m”。

别小看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变动,它能极大地改善室内空间给人的感受,让居民彻底告别过去那种低矮压抑的居住困扰。同时,更充裕的层高也为多样化的装修风格与功能布局拓展了广阔空间。

采光标准也迎来了一次优化升级。新规明确规定,卧室、起居室、厨房都必须实现直接采光,而且对公共区域的照度及显色性也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对于暗卫生间,新规规定必须配备具备防回流功能的机械通风设施,一举解决了以往暗卫、暗厨通风不畅、潮湿异味等诸多不便。

噪声干扰一直是影响居住体验的一大顽疾,而此次规范精准出击,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外窗隔声标准提高了20%,楼板撞击声更是从之前的“建议≤75dB”,严格限定为“≤65dB”。这些严格的标准,能够有效阻隔邻里之间各类噪声的干扰,为居民营造出安静惬意的居住环境。

安全性强化:

多维度筑牢居住安全防线

在安全性提升方面,规范对住宅的多个关键部分制定了严格标准。

阳台栏杆、楼梯扶手高度统一提升至“不应低于1.2m”,即便是楼梯扶手水平段≥0.5m时,也同样执行这一高标准,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儿童意外坠落的风险。

楼梯逃生标准也更为严苛,当入户层高度≤15m(大约相当于6层)时,超过此高度就必须加强逃生设计,从而在紧急情况下为居民的疏散提供坚实保障。

户门、卫生间门等的通行净宽也有所增加。新建户门净宽不应小于0.90m,改造户门不应小于0.80m,卧室门不应小于0.80m,厨卫门不应小于0.70m,这样的宽度调整方便了轮椅通行,对于行动不便者和老年人来说,极大地提升了居住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绿色与智慧引领:

开启住宅发展全新征程

随着环保与科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住宅的绿色化与智慧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在绿色环保领域,新规强制推行雨污分流,严禁生活污水混入雨水系统,必须进行独立排放,这对于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空调冷凝水排放也有了更为规范的要求,需设置专用冷凝水立管且严禁出现倒坡现象,杜绝了渗漏隐患。

在智慧化建设层面,电气安全得到显著升级。所有电源插座都必须加设≤30mA的漏电保护装置,家居配电箱需具备隔离功能,全方位为居民的用电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虽然规范暂时未对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应用作出硬性规定,但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住宅有望借助智能化手段,进一步为居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居住体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