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产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踏“投”篮的雄心与底气

本报记者 柯国笠

在刚落幕不久的2025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亚洲杯上,中国男女队分别创下历史最佳战绩,而他们身着的安踏战袍尤为醒目。这标志着安踏首次取代安德玛,成为三人篮球国家队的装备赞助商。

这一动作背后,是安踏对国内篮球资源矩阵的全面升级——从青少年联赛到职业赛场,从草根赛事到国家队赞助,安踏正以“金字塔式”布局覆盖全年龄层。

过去三年,安踏通过赞助CBA、CUBAL(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及U系列青少年赛事,实现了从U8到职业联赛的完整布局。如今,拿下国字号球队的赞助权,不仅补足了“关键拼图”,还让安踏成为国内唯一横跨青少年、校园、职业、国家队四大板块的运动品牌。

阵容齐整,“投”注篮球板块的安踏开启了“争球”之战。

“从娃娃抓起” 卡位青少年市场

“中国有超1亿篮球人口,三分之一的孩子打过篮球。”在今年全国U14青少年篮球联赛暨安踏星火U联赛开赛现场,安踏儿童品牌总裁万斌的这句话,揭示了安踏深耕青少年赛事的底层逻辑。

2025年,全国U14青少年篮球联赛暨安踏星火U联赛全面升级,覆盖20余省、近2万名青少年。这一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被定位为“教育载体”——通过团队协作、抗压训练等环节,将运动融入青少年成长教育。

去年,安踏儿童对青少年篮球市场提出了新的战略布局规划。安踏的布局极具前瞻性:通过U14联赛向下整合U8至U12年龄段赛事,形成“星火U联赛”IP。展望未来,“安踏星火U联赛”每年将覆盖全国20~25个省市赛区、230个城市、13000支球队、10万名运动员。

据悉,U14全国性青少年篮球赛事旨在通过专业化赛事平台夯实篮球后备人才基础。作为该赛事战略合作伙伴,安踏集团自2024年与中国篮球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致力于完善青少年篮球全成长周期的布局。

战略上的提前卡位,并不是安踏的独有策略。老对手耐克、阿迪达斯在青少年儿童板块上的投注才是经验丰富的“前辈”。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安踏打造专业比赛的标准,安踏儿童在U联赛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耐克等品牌对青少年篮球市场的投入程度。“对于青少年而言,耐克、安踏、李宁之间没有太大的品牌价值差异,正是建立品牌认知度的关键期。这也是安踏投注的原因。”

这种“从娃娃抓起”的策略,既夯实了篮球后备人才基础,也悄然完成“从小穿安踏”的品牌心智渗透。

中国篮协副主席徐济成表示,“安踏让U系列联赛、校园篮球、职业篮球更好融合,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篮球人。”

全年龄覆盖 前瞻战略布局

对青少年市场的卡位式布局显然带不来太多及时的市场反馈,事实上,真正的篮球运动消费群体还在高中生、大学生等更高年龄阶段的消费者。

2024年,在安踏儿童发布篮球战略的同时,安踏主品牌还从另一国产品牌“准者”手中,抢下了CUBAL官方顶级合作伙伴、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和唯一指定用球赞助商的权益。

接手CUBAL一度被外界认为是“赔本买卖”,毕竟在过去,大学生联赛的关注度并不高。但这样的情况正随着抖音、小红书、快手、得物等社交平台、自媒体的传播发生扭转。

数据显示,这项赛事如今已有超过1300支球队,2023年全网话题总量达到41.2亿。

重要的是,在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多个篮球主力消费者群体中,CUBAL的讨论度在持续上升,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CUBAL强队,以及陈国豪、邹阳等大学生球星的出现,也提高了赛事的话题度、曝光量,持续推动该赛事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CUBAL向上输送到CBA职业的道路也在不断优化,这些都使得其既具备职业比赛的观赏性和专业性,又具备相当草根和青春元素带来的特殊性,成为打通安踏与CUBAL学生群体及更多消费大众间的桥梁。

安踏自创的草根篮球赛事IP“要疯”也在迭代发展。历经八届,去年,安踏SHOCK4狂潮4×4篮球联赛,以全新面貌将顶级的街头篮球赛事带到全国的草根篮球爱好者面前。

而在国家队层面,包括国产品牌在内的品牌一直苦于没有参与机会,因为中国篮球国家队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就与耐克正式建立合作关系,2018年更是官宣续约10年,这也直接封闭了其他运动品牌与中国篮球国家队的合作可能。

耐克与NBA的长期合作证明了顶级IP的商业价值。论顶级战略、赛事,耐克还是最大的赞助商,中国篮球国家队尽管近几年表现挣扎,但收到的关注度、话题度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赞助商耐克也从中极大受益。

尽管三人篮球的关注度仍然不可比,但此次安踏携手中国国家三人篮球队仍是一个好的契机。

坚持专业化与国际巨头角力

去年10月22日,耐克宣布和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美国女子职业篮球协会(WNBA)的全球装备、商品、营销及内容合作伙伴关系延长12年至2037年。

耐克在篮球市场上的地位巩固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背靠了NBA这个大IP。

观察耐克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可以发现,耐克最开始走的也是“奥运”背书路线。而经过多年发展,耐克从奥运会转向NBA获得了延续和更大的成功,也在与篮球这项运动的强绑定中,获得了专业性的认可,从而开拓了“跑步+篮球”两大专业赛事的主导地位。

今年年初,李宁接手安踏成为中国奥委会(COC)官方合作伙伴,安踏失去了持续16年与COC的合作,一时间引发业内讨论。

尽管失去了关键合作,但安踏对专业性的坚持,对“奥运”IP的绑定走向了精细化。数据显示,安踏以“量”取胜——目前已签约20余支中国国家队,数量远超所有竞争对手。

而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也保障了安踏主品牌对“奥运”IP的持续绑定和专业化标签的进一步深入。

以“全域覆盖”和“长期主义”构建自己的专业化护城河,从青训到国家队,从产品到IP,篮球布局不仅是安踏的市场策略,更折射出其对专业运动话语权的有力争夺。

IP商业化 装备赞助到生态赋能

安踏的篮球版图并非简单的赞助叠加,而是围绕“成长周期”构建生态闭环。以“星火U联赛”为例,安踏为参赛青少年提供全套专业装备,其中星火系列篮球鞋成为核心产品。

此前,儿童篮球鞋因市场需求有限被忽视,但通过赛事场景,安踏不仅激活了细分品类的研发动力,更将产品测试与用户反馈直接挂钩。

这种“赛事+产品”的闭环模式同样体现在CUBAL合作中。狂潮、水花、三分雨等系列战靴通过大学生球员上脚实战,迅速触达年轻消费群体。安踏内部将这一策略称为“商品IP化”——借助赛事场景推广新品,同时以故事化营销强化品牌认同。

与单纯“砸钱换曝光”不同,安踏更注重IP的商业化深度运营。在2024年成为CUBAL官方顶级合作伙伴后,安踏不仅提供装备,还参与赛事内容共创。在CUBAL的装备提供上,包括狂潮5PRO、瞬息、水花、三分雨及突袭等一系列球迷关注的球鞋款式,都陆续得到了CUBAL球员的上脚机会,CUBAL系列产品矩阵,涵盖篮球鞋、比赛套装及专业配件,既满足竞技需求,也通过校园渠道渗透大众市场。

在小红书上,CUBAL的主号获得了不小的播放量和话题讨论,而在其他自媒体平台上,CUBAL的垂直流量维持在高位。

同样,在去年安踏SHOCK4狂潮4×4篮球联赛现场,安踏同期推出了狂潮6PRO、狂潮6代、锋芒1代等战靴。

在安踏内部,这套借助赛事及其场景推广新品和赋能产品的打法也被称为“商品IP化”。

安踏CEO徐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没有变化就会死。”作为过去安踏最好的部门之一,安踏篮球的业绩下滑一度走到了需要集团各业务线“集中会诊”的程度。

内外部的压力之下,安踏篮球需要“求变”。战术的变化最为直接。安踏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通过本土化、全链条布局,发挥产品、供应链、用户的优势,本地化服务和传播并进中,将赛事资源转化为产品创新力和用户黏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