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花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碧玉团中藏清明

周语涵(晋江安海杏坛小学六年2班)

每年清明,细密的雨丝总会如期而至,将整个世界氤氲着朦胧诗意。在这庄重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节日来临前,有一种美食悄然现身于街头巷尾、千家万户的餐桌,那便是青团。

一个个碧玉似的小圆团子,仿佛装下了整个春天的生机。制作青团的第一步,是采摘艾草。艾草生命力顽强,它的叶片鲜嫩翠绿且带着白色绒毛,细闻散发着阵阵独特的清香。在郊外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寻觅它并不难。随后,将新鲜艾草洗净、焯水,再把它捣成细腻的泥状。紧接着,将糯米粉与艾草泥充分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开始揉面。不一会儿,面团就变得光滑柔软,颜色碧绿诱人,如同温润的碧玉。此时,厨房里总会弥漫着艾草的清香,那是清明独有的味道,让人满心欢喜。

青团的馅料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甜的豆沙馅、芝麻馅,甜而不腻;也有咸的,用猪肉、香菇、笋丁等炒制而成,香气四溢;演变至今也有新兴的肉松馅、咸蛋黄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着青团。长辈们手法娴熟,揪下一小团面团,搓圆、按压,放入馅料,再轻轻收口,一个圆润饱满的青团就诞生了。孩子也不甘示弱,有模有样地学着,虽然包出的青团形状各异,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青团包好后,放入蒸笼蒸熟。随着热气升腾,青团的香气愈发浓郁。当蒸笼打开,那一个个绿莹莹的青团让人垂涎三尺。每当我吃青团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里面的馅料掉出来。这青团一口咬下去,十分软糯,再配上里面的馅料,堪称人间美味。

这一抹绿色,这熟悉的味道,是清明的印记,是家的味道。在清明时节吃青团,品的不仅是时令之味,更是对先辈的追思,对文化血脉最深情的承续。

指导老师 林玲玲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