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爱安海 上一版 下一版  

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做好服务保障 打造“温馨港湾”

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省五星退役军人服务站

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退役军人驿站”

▲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走访关心因公伤残退役军人。

本期策划: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本期执行: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

近日,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公布了全省乡村“五星”退役军人服务站名单,晋江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及安海镇仁寿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榜上有名。其中,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是此次晋江唯一入选的乡镇(街道)级“五星”退役军人服务站。

据了解,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于2019年5月18日挂牌成立。近年来,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秉持“服务老兵、尽心尽力”的宗旨,持续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精准化服务,全面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纾困、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全链式服务事项,切实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不断提高退役军人的幸福感、获得感。2021年3月,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还被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评为“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安海镇党委书记黄胜鑫表示,安海将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作用,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同时,安海也将更好地发挥退役军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他们为家乡发展、国家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此次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获得福建省五星退役军人服务站荣誉称号,我们倍感珍惜,也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退役军人的精彩篇章。”安海镇镇长蔡文思说。

夯实阵地建设

打造退役军人共同温馨的“家”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转岗不转报国心 退役不退奋进志”……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安海镇政府办公大楼3楼的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走廊上、房间里随处可见相关元素。一句句激动人心的宣传标语、一张张富有故事的老照片,配合站内齐全温馨的设施,不仅让服务站“军”味十足,更有浓厚的“家”的气息。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有‘一站三室’,即服务站、办公室、活动室、阅览室。”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朱贤璋介绍,在推进退役军人服务升级增效的过程中,安海镇把阵地建设作为服务保障的重点工作,积极整合资源,高标准推进服务站的软硬件提升,为辖区的退役军人们打造了一个个温馨舒适、服务高效的“家”。

3月25日下午,在外地工作的退役军人赖兴华带着妻子来到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探亲”。刚一进门,工作人员便立即笑脸相迎,一杯热茶、一声问候,让赖兴华及妻子备感暖意。

“这里就是我们退役军人的‘家’,我回到安海都会想来这儿坐一坐。每次回来都感觉很亲切、很舒服。”赖兴华说,服务站内布置温馨,内容更是丰富,照片墙、展示柜、书架、桌椅等应有尽有。来到这儿,看看老照片,会会老战友,大家尽情畅谈,回忆军旅生活,很美好。

安海镇是晋江的革命老区镇之一,红色文化厚重,在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建设过程中,安海镇重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积极探索“红色基因+思想政治”退役军人思想教育新模式,培树先进典型,弘扬先锋正气。

安海镇仁寿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便选址建设于仁寿村革命史迹陈列室旁,除了强化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外,其还依托仁寿村革命史迹陈列室成立了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教育活动,强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此次,仁寿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也成功入选全省乡村“五星”退役军人服务站。

据了解,近年来,安海镇围绕“让退役军人少跑路、提高办事效率”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1+42+N”三级服务网络,即1个镇级服务站、42个村级站、N个社会化服务点。其中,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中心,链接4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对辖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进行信息采集,实行“一人一档”精准管理。

同时,安海镇重视管理,主动开展走访活动,对退役军人家庭生活、健康状况等进行了解,将合理诉求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台账,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基层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融合建设,通过部站建在一起、融在一起、服务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局面,打通从入伍、服役、拥军优属到退役安置等服务全链条,进一步提升武装工作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质效。”安海镇武装部部长潘艳江表示,下一步,安海镇将结合各基层部站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阵地和服务项目,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就业创业扶持

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安海镇聚焦就业创业扶持,全力抓好全镇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服务工作,让广大退役军人就业有机会、创业有舞台、创新有保障,助力退役军人退役后冲锋“第二战场”。

此前,安海退役军人小许刷手机时,看到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发布线上专场招聘会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了进去,发现其中不少就业岗位是专向招聘退役军人的,经过详细咨询,他符合岗位条件要求,很快通过面试上岗。

在安海,像小许这样通过线上或线下招聘活动找到满意工作的退役军人不在少数。近年来,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聚焦就业创业多元帮扶,深入辖内企业了解需求,印制惠企政策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招工优惠政策,让企业的需求和退役军人的意愿同步对接、双向奔赴,累计帮助2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去年,我通过参与晋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成功拿到了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这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很好的技能提升,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安海镇退役军人陈家兴于2018年创业开办了一家保安公司,其公司业务就涉及消防设施操作。

据悉,近年来,为助力退役军人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晋江市、安海镇大力开展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退役军人自身特点,开设无人机、汽车维修、电工、消防操作、服装制版、办公软件操作等技能培训课程,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

“我们公司有超半数的员工是退役军人,一直以来,公司都很支持员工参与职业技能提升。我去年成功拿证后,员工今年报名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陈家兴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自己创业期间,深刻地感受到了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关心与帮助。近期,有关部门得知陈家兴创业急需办公场地,主动牵线搭桥,积极帮助协调场地租赁等事宜,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政策真扶持,创业有后盾。目前,安海的军创企业共有110家,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助力军创企业做大做强,“土壤”愈肥沃、氛围愈浓厚。3月17日下午,晋江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晋江市慈善总会——崇军慈善基金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举行。其中,安海镇退役军人苏承魁当选晋江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安海镇退役军人蔡笃佳当选晋江市慈善总会——崇军慈善基金理事长。

安海镇退役军人鲍声伟是晋江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副会长,在其看来,协会的成立为大家提供了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合作互促的平台,让更多退役军人就业“有岗”、创业“有路”。

安海镇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安海镇将着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新变化,持续健全支持保障体系,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提升教育培训质效,以培训促就业、以服务助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汇聚起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

丰富优待内容

营造全民拥军氛围

“真没想到,拿着优待证来安海医院看病,不仅免了挂号费,还能优先就医、检查,非常方便,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身为退役军人,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日前,今年84岁的退役军人林老伯到安海医院就诊,对医院的拥军优属政策赞不绝口。

原来,3月19日,由晋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晋江市卫生健康局和安海镇党委、政府联合倡导设立的泉州首个县级退役军人优待医院在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正式揭牌。自此,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来到该医院都能享受到“一减一免,八专八优”一系列优质医疗服务。

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免一减,八优八专”的惠军举措中,“一免一减”即免挂号费、体检优惠;“八专”即专设退役军人驿站、专设急救绿色通道、专设医疗诊区、专设专家会诊、专设保健服务、专设上门服务、专设专属服务、专设健康档案;“八优”即优先体检、优先就医、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取药、优先住院、优质服务。目前,配套设置的退役军人服务专岗、优先服务窗口、“退役军人驿站”已正式启用。

安海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立退役军人优待医院旨在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整合优待资源、加快服务集成,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医疗优待,切实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退役军人优待医院的揭牌成立仅是晋江、安海不断拓展、丰富优待内容,积极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社会氛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晋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三大领域协同发力落实尊崇优待。除了与医疗机构签订拥军优抚协议,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还联合银行机构打造12处“军人驿站”特色服务网点及整合20家优质企业提供专属优惠,例如与晋江广电网络联动,为荣立三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广电网络服务;联合联通公司推出“八一”拥军卡及上门走访、慰问关爱等服务,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切实感受到尊崇与实惠。

长期以来,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高度重视做好优抚帮扶和权益保障工作,认真开展春节、“八一”大走访大慰问活动,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推行常态化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开展政策宣传解答,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落实困难帮扶援助,及时办理退役军人关爱帮扶慈善基金的申报发放。

家住安海镇前埔村的许海港是一名在部队因公伤残的退役军人,在其家中可见悬挂有多张各级领导干部前来关心慰问的照片。许海港告诉记者,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从未缺席,自己每月都能领到国家发放的伤残抚恤金,同时,每年的春节、“八一”,各级领导也都会到家中关心慰问,平日里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常会到家中关心慰问,令其十分感动。

优待政策的落实落细,不仅让优抚对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更凝聚起了担当的力量。

虽是伤残军人,许海港却从不自怨自艾,退役后其依旧保持军人作风,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自主创业开办茶店,并在家中庭院设立点位,为退役军人提供沟通交流平台。日常其更是积极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被安海镇聘为评理调解员。“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我希望通过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回馈社会、回报人民,为社会带去正能量。”许海港说。

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认真落实有关优待政策外,安海镇还聚焦困难援助兜底保障,设立关爱基金累计100多万元,实施“六必访”机制,累计解决住房改造、医疗救助等难题330件。

下一步,安海镇将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拥军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拥军服务“朋友圈”,让拥军优属工作在安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全民拥军成为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

发扬军人本色

凝聚建设家乡“硬核力量”

“人民许我荣光,我报社会温暖。”在安海,有很多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

近年来,安海镇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社区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典型引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应急救援、社区治理、国防教育等活动,助推退役老兵们实现与家乡的“双向奔赴”,让军人精神与荣光在全社会传颂、永续传承。

安海镇退役军人刘丹伟自2020年退役后,便积极投身安海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国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安海镇国防讲解员,其深入安海各小学为学生宣讲新时代退役军人忠诚报国为民、投身改革发展、服务奉献社会的感人事迹,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新风。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积极发挥所长,为家乡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丹伟说,除了参与安海镇每年组织的民兵训练外,日常自己也从未放松过,一直保持警惕和备战状态。

退役军人颜鸿帛是安海镇西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以来,他团结班子成员,认真策划村建项目,不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只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品质,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兵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工作中,我也坚持发扬军人团结合作、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作风,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颜鸿帛说。

据悉,安海镇42个村(社区)中有11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退役军人,他们在党的基层组织任职,积极发挥军人的优良作风,努力为乡村发展出力。

3月16日上午,2025年退役军人烈士祭扫专场活动在晋江市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现场400余名老兵与烈属代表、退役军人工作者共同缅怀英烈,致敬忠魂。而祭扫的队伍中,有不少安海镇退役军人担任现场志愿者。清明节即将来临,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安海镇将积极组织退役军人参加祭扫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凝聚起积极向上、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朱贤璋表示,下一步,安海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还将重视挖掘和宣传退役军人先进事迹,讲好优秀退役军人系列故事,展示广大退役军人风采,激励广大退役军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始终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开创新局面、奋进新征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