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街镇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姚浩:守护脑血管健康的仁心医者

本报记者 朱艳

姚浩是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作为来自江苏盐城的新晋江人,他在晋江已经工作了17年。他用每一次手术刀下的精细操作,为上千名患者筑起生命的桥梁。

2008年,姚浩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来到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他表示,自己特别幸运,医院不仅唯才是用,还为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精心的培养。后来,他加入了副院长郭协力带领的福建省临床重点学科神经外科团队,致力于神经介入技术方面的研究。

虽然有好的平台和优秀的导师带领,但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脑部神经科医生,背后的付出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为一名身高1.8米高的大汉,他的“战场”却是极其狭窄的脑血管——最宽的直径只有4毫米,最窄的只有1毫米;他的“武器”是比绣花针还细却长达数米的导管,他需要在显微镜下,用这些导管在细小的脑血管中穿行,进行栓塞或支架手术,为病人疏通生命的通道。

人脑结构极其精密,脑神经外科手术就像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在“毫厘”之间进行生死较量。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姚浩在台下苦练三年,才练就了“快、准、稳”的绝活。

2017年11月17日,姚浩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神经介入手术,这也是晋江市医院的首例脑部神经介入手术。由于手术难度较大,姚浩倍感压力。幸运的是,医院特地请来了他的恩师——上海长海医院黄清海教授坐镇指导,为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效果立竿见影。

“支架介入是脑科手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介入手术的意义所在。它用微创代替了开颅,不仅提高了治愈率,更减少了患者的损伤和痛苦。”姚浩对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感到非常自豪。

前不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姚浩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手术,采用微创介入技术,仅在患者大腿上开了一个2厘米的刀口,就成功取出动脉栓塞,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老人术后恢复良好,一家人对姚浩感激不已。

这些成功的背后,是姚浩无尽的付出和牺牲。在进行神经介入手术时,姚浩需要身穿15公斤重的铅衣在射线下操作,长期下来对身体有不可逆的危害。对此,姚浩很淡然地说:“从选择这个专业方向开始,我就知道辐射的危害。但是,一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姚浩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18年起,该科室的手术量逐年攀升,如今已成为全省重点专科之一。姚浩也荣获了多项荣誉,包括2020年第六届“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全国第五名和2024年度第三届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等。

姚浩说,他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政府和医院的鼎力支持。工作多年来,医院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培训机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也总能得到医院领导和同事的无私帮助和鼓励。未来,他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尽力守护他们的健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