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爱安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安海以实干奏响“春日奋进曲”

大抓项目建设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赤店村龙山大道“白改黑”提升工程完工通车。

安海镇前林村的农副产品冷库内,工人们正在进行胡萝卜清洗、分拣。

安海镇产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岁金腾达·大健康智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正酣。

安海曾埭村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方便村民耕种。

春日好时节,奋楫正当时。踏着春的脚步,行走在晋江安海镇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加速释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新春伊始,安海镇就以昂扬的奋进姿态,吹响了全力抓项目促发展的冲锋号。

2月17日,安海镇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会,传达贯彻省委、泉州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总结部署会、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晋江市委2025年工作会精神,并详细部署安海镇2025年重点工作,向全镇党员干部释放出鲜明信号:要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干劲,全面落实新一年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勇争先。

据了解,2025年度,安海镇策划重点项目44个、年度计划投资56.5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138亿元。

安海镇党委书记黄胜鑫表示,重点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主引擎、硬支撑,是拼经济、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的主抓手。安海镇将认真贯彻落实晋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重大项目建设与“1+6”专项行动深度融合,全力以赴抓落实、促开工、抢进度,确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晋江高质量发展做出安海贡献。

本期《爱安海》,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安海镇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感受安海开春抓项目,拼抢赶超的热情与活力。

盘活利用低效用地 多个综合产业园区建设正酣

01

2月15日,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作为全省首宗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边角地”农用地转用项目,见证了安海镇紧抓政策机遇,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位于安海镇仁寿村、下洪村交界处,项目用地面积112.59亩,其中建设用地103.45亩,边角地、夹心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9.14亩,用地范围内厂房多数出租用于堆放煤渣、石材、废塑,涉及建筑物面积1.55万平方米、简易搭盖1.07万平方米。

按原有入市政策,该项目涉及的103.45亩建设用地可采取入市方式供地,但由于该地块形状极不规整,初次建筑设计方案“强排”建设密度仅约33%,土地利用效率虽有提升,但仍无法满足企业开发建设需求,用地成本也较高。

2024年10月,晋江出台《晋江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等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报批操作规程》,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涉及的“三地”等非建设用地,可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结合入市政策整体供地。对此,安海镇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成功推动9.14亩非建设用地可农转后与103.45亩建设用地整体入市,也让该地块更为规整,园区道路、厂房、宿舍等均可合理规划设计。

据悉,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于2025年2月10日挂牌成交,由泉州晋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竞得。项目建设密度从33%提升至55%,容积率提升至2.0,总计容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亿元。

“目前项目建设及招商工作都在同步推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着力引进智能智造、整装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新材料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全力打造以新材料工业自动化设备生产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安海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是安海镇推动园区集聚、链群融合,保障本地链主企业增资扩产、招引上下游集聚落地和为南翼新区新一代智能制造组团建设储备发展空间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有效解决了安海仁寿村与下洪村交界的原旧石材厂房地块环境脏乱问题,还将有效盘活两村的低效土地,增加村集体资产和收入。

除了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外,岁金腾达·大健康智能产业园项目也是安海镇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积极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鲜活实例。

走进省重点项目——岁金腾达·大健康智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作业人员紧密配合,上演着一幕幕热火朝天、生机勃发的建设景象,全力推进项目“加码提速”。

“正月初十我们就全面复工了,目前,工人们正在进行地梁基础施工,多班组按既定计划有序作业,全力推进项目进度。”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施工现场共分为2个工区,同步推进施工,预计今年国庆节前后将完成所有建筑的主体封顶,明年9月实现完工交付。

据了解,岁金腾达·大健康智能产业园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80亩,计划分两期开发。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65亩,建筑面积约7.68万平方米。该项目所在地块原是安海镇龙头企业腾达陶瓷的老旧厂房。近年来,晋江市持续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和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安海镇紧抓机遇,把“腾笼换鸟”作为盘活存量用地的新路径,积极帮助企业梳理闲置土地、厂房,同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专业园区运营商岁金产业集团携手腾达陶瓷共同开发建设该地块,使得原本低效的用地重新焕发生机,也进一步推进传统生产力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由于前期有开展预招商,目前该项目招商工作顺利,基本已完成了整个园区的招商任务。”岁金腾达·大健康智能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立足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重点招引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智能轻工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大健康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园区。

安海镇镇长蔡文思表示,安海镇将紧抓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和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机遇,立足安海实际,认真做好摸底排查、历史遗留问题攻坚等有关工作,策划生成更多优质项目,推动自然资源要素高效优配,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实现“寸土”生“寸金”。

城镇更新加速提质 北环—龙山寺片区成形起势

02

春雷阵阵,战鼓催征。眼下,安海这片广袤大地正擂响城镇建设的隆隆战鼓。

北环—龙山寺片区是安海镇正着力重点打造的高品质新城区,该片区秉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紧抓世纪大道南延伸与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规划建设的契机,统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晋西辅城的重要功能区。目前,该片区建设正加速推进,城镇面貌持续焕新。

片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前,记者来到安海龙山寺片区安置房项目现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扑面而来。随着安置房地块部分建筑主体外墙脚手架落架,融入闽南建筑风格的住宅楼呈现在眼前,从空中航拍俯瞰颇为壮观。

记者了解到,龙山寺片区安置房项目共涉及两个建设地块,地块一为茂源云璞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设住宅11幢及相关配套设施。地块二为云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设7栋高层住宅及一所幼儿园。

项目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茂源云璞部分楼栋正在进行外墙干挂施工,预计4月15日完成所有建筑主体的外墙脚手架落架,同时室内装修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云璟项目所有主体建筑已完成外墙脚手架落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力争于今年6月30日前完成竣工验收。

与此同时,北环片区的安置房——玖璟府项目建设目前也在加速推进。据悉,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将建设5栋高层住宅。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预计于9月底完成所有建筑主体封顶。

除了安置房加速建设外,目前,北环—龙山寺片区内的商品房、学校和区间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有序进行。同时,安海镇正在积极引进商业综合体,强化片区功能和业态,推动新城加速崛起。

新城区加速崛起,老镇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也在循序推进。据了解,安海老镇区将重点梳理古街肌理,通过策划推进安海三里街片区(历史镇区)有机更新和局部微改造,推动“一桥一寺一街”整体提升,重塑千年古镇的风韵和魅力。

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以民生实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03

近期,晋江的胡萝卜进入集中采收期。25日,记者来到安海镇前林村的农副产品冷库,只见一辆辆满载新鲜胡萝卜的运输车驶入这里。分拣线上,工人们正在对刚采摘而来的胡萝卜进行清洗、分拣、包装,并运入冷库储藏。

“我们村共流转了220亩土地用于胡萝卜、白菜等蔬菜种植。此前由于蔬菜保鲜期短,一旦滞销,种植户将承受重大损失。今年有了这农副产品冷库,不仅破解了这一难题,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增收,带动村民就业。”望着眼前投用不久的成品冷库,前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庆剧激动地说,项目刚建成投用,就有6间冷库被承租用于储存本季的胡萝卜。“前几天,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晋江胡萝卜初加工的新闻,就是到我们冷库分拣区的生产线上进行取景拍摄。”

据介绍,前林村的农副产品冷库项目占地13.89亩,总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建成3座、9间成品冷库,并配套分拣区。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补齐了安海镇东片区农副产品产业冷链设施短板,有效解决了该村及周边村庄蔬菜保鲜、储存问题,减少农产品滞销损失,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助力村民稳定增收致富。同时该项目作为安海镇能人促振兴项目,由乡村能人投资建设,项目运营收益也将按比例反哺村集体,实现产业发展与村集体增收双融互促。

前林村的农副产品冷库项目是安海镇坚持从民生需求入手,策划乡村振兴项目的缩影,然而这样的实例在安海各村(社区)并不少见。

近期,曾埭村的菜农们正抓紧初春时节,种植丝瓜等农作物。令他们高兴的是,为了保障灌溉,曾埭村于不久前完成了农田周边的水利设施建设。

“过去一些菜农的种植地东一块、西一块,灌溉种植很不方便。去年底,我们村通过与国企合作,进行土地流转协议签约,最大限度地激活土地、资金、人才、生态等农村要素,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增效和生态增值。同时,针对有种植需求的本地种植户,采取安置换耕,并对安置换耕地块进行灌溉系统铺设、沟渠排水改造。”曾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美英介绍,为了不影响春耕生产工作,春节刚过,村里就快速推进项目施工建设,目前水利设施一期建设已完工。

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民生,更关乎发展。近期,除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安海镇多个村庄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

近日,安海镇赤店村龙山大道“白改黑”提升工程顺利完工、通车。现场,崭新的沥青路面宽阔平整、新施划的交通标线清晰明了,村道旧貌换新颜,村民对此赞不绝口。

安海镇赤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学韧介绍,赤店村龙山大道全长近2公里,道路一头连接晋江370县道,另一头连接安海东连接线,为村中主干道,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由于建成时间长、车流量增大,局部路面出现了裂缝、断板等情况,村民对道路提质改造的呼声日益高涨。去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赤店村有序推进龙山大道“白改黑”提升工程,并于本月中旬正式动工建设。该道路“白改黑”项目总计投入287万多元,其中村级自筹60万元推动建设。道路完工不仅进一步扮靓了村庄“颜值”,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除了公建项目备受村民关注外,教育、养老等民生工程也是群众的关切与期盼。

日前,记者来到晋江安海镇可慕幼儿园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干劲十足,正忙着地下室钢筋绑扎、切割模板等工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将力争年底前完工。

据了解,可慕幼儿园位于安海镇可慕村,项目总占地5944平方米,按15个教学班、在园幼儿450人的规模进行建设,整体项目投入预计超3500万元。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镇村干部利用假期返乡人员较多的契机,积极走访热心村民、爱心企业家,介绍乡村发展情况及教育项目建设情况,得知该教育项目建设资金尚有缺口,热心村民、爱心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共同助力教育发展。目前,该项目已筹备资金1300多万元。

“长期以来,我们村都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自可慕幼儿园项目筹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非常感谢我们热心村民、爱心企业家的鼎力支持。”可慕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自然动情地说,可慕幼儿园是教育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可慕及周边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可慕村“两委”也将紧盯项目建设各环节,全力保障,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战鼓催征马蹄疾,砥砺奋进正当时。从综合产业园区建设的热火朝天,到城镇片区更新的美好蓝图,再到乡村建设的民生温度,安海镇正以时不我待的拼搏劲头,用实干与担当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庄严承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