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柯国笠) 2月的晋江,春寒料峭,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和敏健康”援助项目组开始了受助对象的回访工作。当罹患先天性结肠炎的3岁小宝扬起笑脸,当16岁白血病少年陈同学重新鼓起勇气……这些重获新生的故事,勾勒出晋江慈善力量温暖的生动注脚。
25日,记者从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了解到,截至2025年2月,“和敏健康”援助项目已累计帮扶超1000人次,援助善款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同时,安踏集团“和敏爱心基金”员工大病医疗援助金额也突破了1000万元。
从1到1000,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背后是和敏基金会用慈善织就的生命守护网。
据悉,“和敏健康”援助项目由和敏基金会与晋江市卫健局联合发起,瞄准城乡困难群众“病不起”的痛点,为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孤残儿童等群体提供住院及特殊门诊费用援助,单笔最高援助达5万元。该项目首创“事前+事后”双轨援助模式:事前援助用于紧急垫付手术费用,确保患者及时治疗;事后援助则覆盖医保外的自付部分,防止家庭因病返贫。此外,“和敏健康”援助的特色在于援助模式与政府救助有效衔接、优势互补。针对暂时不符合政府救助政策但因病可能致贫或返贫的群众,该基金会充分调动资源,及时予以援助,补充完善政府医疗救助体系。
“如果仅靠我们自己,未必能如此迅速地对接到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和敏基金会工作人员张思琳告诉记者,项目在晋江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医社保窗口旁设立“和敏健康”援助窗口,方便援助对象信息互通有无,加速援助款项发放;同时,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项目组同所有街镇的妇联、团委等负责人添加联繫方式,并组建微信群,建立基层信息网络。此外,针对因突发疾病可能致贫的“边缘群体”,基金会建立动态筛查机制,联合镇街的民政负责人、社区网格员,以及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摸排,确保“应助尽助”。
这种“线上即时对接+线下精准摸排”的智慧慈善模式,让救助响应更快也更精准。
在安海镇,出生仅1公斤的先天性结肠炎患儿小宝,因及时得到项目援助金,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如今重获新生;来自池店镇单亲家庭的陈同学突患急性白血病,连续三年收到援助金,更坚定了与病魔斗争的勇气……
“尝过以前的苦,才更珍惜现在的甜,更感恩这个社会。”安踏集团创始人、荣誉董事长、和敏基金会荣誉主席丁和木曾经说过。正是秉承他乐善好义、扶危济困、回馈社会的初衷,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在2021年由丁和木家族捐资100亿元成立,以医疗大健康领域为主要捐赠方向。“和敏健康”援助正是该基金会众多慈善公益项目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安踏集团与和敏基金会已经形成了“双平台”企业公益模式,搭建起了“五个一”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截至目前,捐助社会的善款已超过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