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阳(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六年1班)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蒸碗糕。
今年春节,奶奶就带着我蒸了一次碗糕,寓意新的一年蒸蒸日上。那天早上,奶奶拿出一根木棍在一个装着甜米浆的大红桶里搅拌。看着奶奶的动作,我有些跃跃欲试,拿起一旁的棍子,学着奶奶的动作帮忙搅拌。“先发酵十个小时,这样才有弹性,不会发酸……”我问奶奶能不能教我蒸,奶奶爽快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一边生火烧水,一边叮嘱我:“蒸碗糕时,一定不能数有几个碗糕,不然脸上就会长麻子。蒸的前十五分钟用大火,这样才可以让碗糕开花。现在可以倒甜米浆了,记住八分满就好。”我按着奶奶的指示,小心翼翼地拿着勺子往瓷碗里舀进雪白的甜米浆,“等水烧开再把蒸笼放进大锅中,盖上盖子,用大火烧。”接着,我们将蒸笼放在氤氲的水蒸气中,让米浆慢慢膨胀。
终于挨到第一笼的碗糕出笼,随着蒸笼盖的掀开,白色的烟雾弥漫,夹杂着香甜的味儿扑鼻而来。当看到蒸笼上的碗糕如愿“开花”时,奶奶笑了,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这时有个特别的环节——点红,奶奶握着我的手教我点红,小红点点在碗糕正上方,就像吹落在白雪之地的红梅,又犹如我们“开笔礼”时,点在眉间的朱砂,跳跃着喜庆。
大功告成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碗糕,大口大口地吃着,大米的清香和丝丝的甜味从舌尖上开始弥漫,充满了整个口腔,也充满了整个灵魂。
指导老师 吴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