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晋江安海文化公园对面的安海书画活动中心里总是欢声笑语、笔墨飘香,一群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一有空就在里面泡茶、交流。在人群里,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姨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76岁的王凤英。这一天,她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中心,请各位老师点评。当一幅幅国画作品挂上墙,一声声称赞随之而来,墙上优秀的作品让人不敢相信,它们出自一位完全没有基础、67岁才开始自学画画的老者之手。而这位老者不仅自学了画画,还在晚年学习了诗词、舞蹈、电脑操作、太极拳、八段锦等,她说自己“样样都想学”,而她不仅想,还努力付诸行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爱学习的老者,听听她的故事。
自学画画 虚心求教
王凤英出生于1950年,1966年从养正中学初中毕业后便开始为生活奔波。2016年,闲下来的王凤英开始跟着电脑里的美术作品画画,没有老师,她就自己摸索,临摹各种名画。“那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瞎画,没有章法,只会模仿。”王凤英记得自己初学画时,从A4纸那么大的纸慢慢画起来,到后面才懂得在大幅的宣纸上作画。
2018年,王凤英去朱祠看一个书画展,在那里,她听说安海文化公园有一个书画爱好者的阵地——安海书画活动中心,那里聚集了许多书画家和爱好者。于是,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安海书画活动中心,鼓起勇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请大家帮忙指导。从此,只要画完一张画,她就会拿到中心去请教,“我不怕大家提意见,他们愿意提意见,我才能学习到。”王凤英说,她最喜欢大家对她的作品点评了,“有一回老师跟我说我的画透视性不好,线条没有立体感,我一听就开心了,赶紧问他要怎么画才能解决这个透视性的问题。”王凤英没有绘画基础,不像别人都是从素描基础一步一步学起来的,因而对于线条和结构都不擅长,碰到愿意指导自己的老师,她特别开心,会虚心地请教。
就这样,王凤英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开始跟着中心的老师们学习,也经常跟着出去采风,在交流的过程中,她的画越画越好。
画作参加慈善拍卖获好评
2020年重阳节,由晋江安海慈善协会主办、聚宝藏珍古玩收藏会所协办的书画义卖活动邀请书画中心的老师们参加,王凤英忐忑地交上了一幅自己的山水画。“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担心自己的画不好,没人拍。”王凤英说,当时主办方要每个作者提交个人介绍,可是自己还是个画画新手,“我没有提交个人介绍,想着不行就把作品拿回来,没想到最后作品不仅提交成功,还被拍卖出去了。”王凤英高兴地回忆道。
拍卖会那天,王凤英的作品编号是65号,前面的作品都顺利拍卖出去了,轮到自己的作品拍卖时,王凤英坐在台下心里很是忐忑,担心没人买,却不承想,100元、200元、300元、400元……价格被竞拍者你争我抢,一路超过了1000元,最后以1600元成交,成了当天拍卖品中少数几件千元以上的作品。“每当有人喊加价,我的心就咯噔一下,到最后脸都红了,感觉血压都上来了。”王凤英说,自己心里七上八下的,直到尘埃落定,画都交到竞拍者手里时还是觉得很不真实:“没想到自己的画真有人喜欢,这太让人激动了。那个竞拍者说我的画让她觉得很清静。”王凤英说,一想到自己的画还能卖钱做慈善去帮助别人,她心里就特别高兴,画画越来越有动力,也越来越敢把自己的作品拿出去分享。
这些年,她的作品参加晋江市各种书画展,还获得不少奖项,2022年,她的作品赠送给安海仁寿村革命史迹陈列室,如今成为陈列室亮眼的一角。
兴趣广泛 样样都努力学
王凤英的兴趣很多,除了画画,她还爱诗词、爱跳舞、爱旅游、爱摄影,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太极拳、八段锦,每天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早上买完菜就去跳舞、练八段锦,然后回家做午饭,休息后就画画,有空就到书画中心泡茶。”
60岁那一年,王凤英让侄子帮忙买电脑,说要学习电脑,侄子不可置信地问:“大姑,你都这么大年纪了,真的还要学电脑吗?”她笑着回答:“谁说老了就不能学习了?老了才更要学,活到老学到老。”电脑买回来后,她就开始学习打字,学习在网上记录生活,“我玩QQ空间,把生活的点滴都传到空间里保存起来。”说着,王凤英打开手机,让记者看她QQ空间里的相片和记录,里面密密麻麻的相片记录了她幸福的晚年。
王凤英把学习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老了不可怕,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担心学不会,只要肯下苦工夫、坐得住,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她学习画画、诗词写作、交谊舞都小有所成。这两年,她还喜欢上了制作视频,自学剪辑,各种剪辑软件玩得很溜。
现在,王凤英不仅是安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还是安海书画活动中心的成员。虽然已经76岁,但她觉得在学习的路上,自己依然年轻,“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也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