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爱安海 上一版 下一版  

安海:璀璨灯火耀古镇 多彩民俗闹元宵

安海“攻炮城”

花灯展

猜灯谜

昨晚,安海白塔附近红火热闹。

昨晚,晋江安海镇万人空巷。

傍晚时分,晋江安平桥景区周边,一拨拨人群如潮水般涌来。大家都奔着同一件事而来——参与晋江(安海)第七届元宵民俗活动。

攻炮城、猜灯谜、赏花灯……连日来,安海古镇热闹非凡。安海镇今年以“多彩世遗闹元宵”为主题精心筹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为市民游客送上了亮点纷呈的文旅大餐,也让节日氛围更加热闹喜庆。

白塔脚下“攻炮城”

昨晚,安海元宵节特色民俗活动——“攻炮城”在晋江安平桥景区白塔广场精彩上演。活动现场早早便聚满了围观群众,同时不少市民现场报名参与,大家都期盼着能“攻”出新年好运气。

19时许,“攻炮城”正式开始。活动现场,4米高的东、西两座“炮城”高高竖起,方形的“炮城”由篾条、彩纸等扎、糊而成,象征古代城垣。炮手轮番上场,他们佩戴好头盔、手套,将鞭炮点燃,对准“炮城”抛掷。鞭炮在空中绚烂炸开,爆竹声声,热闹非凡。

今年63岁的黄振民是昨晚首位登场的“攻炮手”,作为一名老参赛队员,他一登场便成功攻下“炮城”,夺得“开门红”。回顾多年来参与活动的经历,黄振民次次都能成功“攻城”。在他看来,成功“攻城”不仅要靠运气,更有技巧,需要站在距离“炮城”较近的位置,对准“炮芯”再出击。

当晚,每当鞭炮触发城垣上的“炮芯”,点燃“炮城”,围观的人群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攻炮城”是安海元宵传统民俗活动。相传,其由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训练,更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据悉,当晚活动主办方共准备了15座“炮城”,仅半个小时就被“炮手”们依次攻下,而成功引爆“炮城”的获胜者都获得了1000元的现金大奖。不少获胜者表示,攻下“炮城”也代表着新一年有好运气,将与亲人朋友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当晚,安海“攻炮城”的热闹场面也通过媒体得到快速宣传报道。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评论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民俗活动,它承载着安海人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敬仰,更传承着那份勇敢无畏、团结奋进的精神。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活动里,我们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交融,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平桥畔花灯俏

近段时间以来,晋江安海镇安平桥景区灯火璀璨,一盏盏形态各异、创意无限的原创花灯亮相安平桥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观赏。即便是元宵节当天春雨浸润,依然有不少市民冒雨观灯。雨雾中也氤氲着大伙对“上元安康”的美好祈愿。

据了解,不同于其他地区花灯展作品出自花灯艺人之手,安海的元宵花灯展是全民共创的结果。

春节前,安海镇便启动了第五届花灯艺术展暨花灯创作大赛征集工作,以“山海百灵·共祝安平”为主题,邀请全镇的花灯爱好者参与元宵花灯创作,共庆佳节。今年,主办方共收到安海各界333盏花灯,这些花灯近期都于安平桥景区民俗文化长廊及三里街进行集中展示。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展示的花灯中,有许多蛇年主题、安海元素的花灯,同时“废物利用变花灯”也是今年的一大特色,现场可见由矿泉水瓶、包装盒、蛋糕盒、筷子等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花灯。

300多盏创意十足的花灯背后,是市民对传统民间工艺的喜爱,更藏着深深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在安平桥景区民俗文化长廊上,一对名为《海龙庆安》的龙舟花灯格外引人注目。该花灯以划龙舟为原型,龙舟船头有一龙人奋力敲鼓,船身两侧各有3个龙人齐心协力划桨,生动展现了龙舟竞技的热闹场面。同时,龙舟的龙头及龙尾皆可摆动,整个花灯生动传神。据悉,该花灯由79岁的安海居民王国钦花费近半年时间制作。

王国钦的家人告诉记者,王国钦从小就喜爱花灯制作,11岁时就曾通过自学参与安海镇当时举办的花灯制作比赛并获奖,其后因工作原因,多年未涉足花灯制作。直到2019年,他参与安海镇举办的花灯比赛荣获创意奖,2024年,又再次于安海镇的花灯比赛中获最佳传承奖和优秀奖。近年来,他多次住院,虽身体虚弱,但每当拿起制作花灯的材料,都眼中有光。此次其凭借着自己的想象、设计,将声、光、动等创新技术融入花灯,制作出该盏“海龙庆安”龙舟花灯。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花灯成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念,该花灯作品不仅承载着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凝聚着对生活的热爱。

据悉,此次花灯展将持续展出至今日,感兴趣的朋友可前往观赏。

三里街上猜灯谜

12日下午,尽管春雨绵绵,但位于安海三里街2楼的灯谜展猜现场却人气火爆。1000条灯谜悬挂在回廊两侧,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挑战。

现场,市民游客聚集在一条条谜语前,时而深思,时而与朋友探讨。在猜谜的人群中,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人的身影。同时,头戴黄色志愿帽的安海鸿江谜社社员们不仅充当志愿者维持秩序,也担任解谜人,在谜底被揭晓后,现场为市民游客解析谜题,宣传普及灯谜文化。

在养正中学就读初一年级的杨浩辰当天和家人一起前来猜谜,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灯谜展猜活动,成功猜对2题并获得奖品后,他脸上难掩喜悦。他表示,此次猜谜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之后将系统学习,期待下次可以猜中更多。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在我小时候,安海就常态化举办比赛,它在安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今年74岁的林老伯当天也参与了灯谜展猜活动,并成功答对了多题,获得了许多小礼品,他表示非常开心。

安海鸿江谜社社长颜泽源介绍,此次展猜的都是鸿江谜社原创灯谜,内容涵盖了元宵习俗、安海乡土文化、廉政建设、百科知识等,希望借助灯谜展猜的活动形式更好地推介安海,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游灯踩街人如织

昨晚,第三届“殿顶游灯,步步高升”——乙巳年安海霁云殿元宵游灯活动在晋江安海古镇热闹上演。18时30分,安平桥景区广场早早便聚集了不少参与活动的人。

19时许,一场舞龙表演拉开了游灯活动的序幕。在锣鼓声中,游灯队伍从安平桥景区出发,途经白塔、下墟巷、馆口巷,直至霁云殿广场。尽管天气有些寒冷,但参与游灯踩街的群众热情不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咿呀学语的孩童,男女老少提灯游街,点点亮光汇聚,照亮安海古街巷。

“活动很热闹,陪着孩子们游灯走古街,也让我们重温了儿时过年的欢乐。”市民吴女士表示,借由活动让孩子了解节庆传统十分有意义。

当晚,当游灯队伍抵达霁云殿广场后,活动主协办方还精心为参与者准备了热腾腾的元宵圆。大家齐聚一堂吃汤圆、话团圆,写下新一年的美好祝福,现场气氛温馨热烈。

除了镇区的游灯活动外,在安海镇庵前村,一场传承了200多年的“游灯分烛”民俗活动也于昨晚热闹上演。

“厝边头尾贺新人,厅堂喜气人挤人。阿公伯叔分烛忙,提灯游村点点红。”当晚,孩子们早早地提着心爱的灯笼游村,朗诵着闽南四句吉祥话,前往去年新婚夫妇家中送上祝福。新婚夫妇及家人则会备好蜡烛、糖果、电池等分发给孩子们,表示感谢。今年,共有8对新婚夫妻于昨晚收到了特殊祝福。

“看到这么多孩子来给我们送祝福,感到很高兴。”去年新婚的村民沈有福笑着说,小时候,每年的元宵节,村中的孩子都会结伴参与“游灯分烛”活动,如今,该习俗依旧在村中沿袭,自己从“领蜡烛”的孩子成为接受祝福的大人,也更感民俗传承的意义。

据介绍,“游灯分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年间,相传那年正月十二日,有户人家为其长子操办婚事,缔结良缘,亲朋好友皆来庆贺。儿童欢呼雀跃,笑语连天。洞房闹尽,已至深夜。客人携其儿女返家,唯恐路黑难行,该户人家欣然馈赠蜡烛,以作途中照明之用。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庵前村元宵节“游灯分烛”的习俗。2022年,安海镇庵前村“游灯分烛”民俗被列入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不仅是喜庆欢乐的节日,更是全民倡文明的盛宴。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离不开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组织单位工作人员、民警、消防、志愿者、环卫工人的默默坚守。

昨晚,在安海元宵民俗活动现场,可见安海镇党政领导现场指挥执勤。安海派出所、安平派出所、安海交警中队全员上岗,加上晋江市公安局支援的警力,以及“爱安海”、安海商会及安海义务救援队等志愿者,他们在现场维持秩序,引导、帮助市民和游客,用默默守护为百姓点亮元宵“平安灯”。

本期策划: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本期执行: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