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国笠 董严军 通讯员 李晓明
我和暖冬的故事
上周六上午,不少人还在利用周末时光睡懒觉时,晋江水务权属坤源公司管网二片区现场管理员江枫(上图)和同事已经开着吸污车和冲洗车,来到位于晋江陈埭镇的一处巷道内开展作业。这天上午,他们要为这里的污水管网“洗澡”。
“主要是把在管道内凝结成块的油污清除掉,避免堵塞,影响排水。”江枫双手操作着冲洗管伸向管道。
记者现场看到,大量油污已在管道内凝结成块,哪怕是锋利的铲刀,面对这种凝固的污油“结石”,也是无济于事。
“这个村是陈埭镇外来人口和工厂的密集区域,有很多餐饮店。这些店铺平日里会有不少含油污水下排到管道里面。”江枫告诉记者,冬季气温下降,餐饮油污容易在管道里凝固结板,若未及时清理,可能出现管网堵塞、污水冒溢路面的情况。
疏堵清淤为污水管网“减负”,是江枫所在班组当天出工的主要任务之一。他们先用水枪冲击管道壁的油污,将油污冲洗到管道井里,再用吸油管将油污吸到存储罐里面,最后运到废水处理厂进行集中专业化处理。
这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巧活。尽管冬天户外寒冷,但没过十分钟,江枫的额头上就挂满了汗珠。他低头甩动冲洗管时,汗水顺着鼻梁和双颊滴落下来。
“油污太厚了!单纯依靠铲子,根本没办法弄下来。”一旁的同事用铲子撬开油污层。油污落在管道井里,泛起一阵阵恶臭。
“吸污可以上了。”江枫随即换上了吸污管,又招呼同事开启吸污开关。为了避免吸污管乱窜,江枫和同事需要尽可能靠近井口,把住管道。记者凑近井口,臭味扑鼻、秽物入眼,常人看了不免作呕,而江枫和同事们早已习惯。
大约40分钟后,管道壁上的油污被清理干净,井内露出流动的污水。
地下管线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受制于历史原因及早期建设规划水平等因素,不少城市的地下管网漏接、破损、堵塞等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城市发展迅速,管网维护成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防汛排涝的重要保障。
20多年前,江枫跟随父母从重庆来到晋江。他从事过空调安装,卖过建材,还做过其他工作,最后成了一名排水管网维护工。
20多年来,江枫见证了晋江的变化。他说,晋江真的越来越好了。
“大半辈子都在晋江,现在已经完全融入这座城市了。”江枫告诉记者,如今,他一家人都在晋江扎根,孩子也在晋江上学。(下转2版)
从事管网维护4年时间,江枫笑着说,自己是最接近晋江城市“血管”,能够给城市“把脉”的那个人。
在常人看不见的地下,这群管网维护工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有时候,我们也要下到井里去作业。”江枫说,维修井仅能容纳一个人下去,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穿不了太多保暖的衣服,否则不方便操作。
事实上,夏天的管道维护工作更加危险。维修井的深度最浅也有3米,最深可达8米以上。底部由于污水累积的原因,各种气体让人难以忍受,还有吸入危险。
“这份工作说不辛苦是假的。很多人遇到污水就赶紧躲开,我们是要上去处理的。”江枫说,活虽然脏点、累点,但是和许多岗位一样,都需要有人去做。“如果每个人都嫌累嫌脏,那我们的城市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美好了。”
谈到未来的规划,江枫告诉记者,希望更多人一起参与城市管网的维护;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们的工作。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管道油污清理、管网维护等需求激增。忙于清理重点生活区域管道油污,是江枫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采访结束,江枫和他的班组又奔向下一个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