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国笠 董严军 通讯员 李晓明
“做供水工程这类民生项目,会带给我归属感和成就感。”近日,朱灿钊说起他和同事们正在推动的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项目时,充满自豪,“我想,那些供水公司的老工程师、前辈们,当时也是这样的感受。”
作为福建省晋江市供水有限公司工程部的一名工程专员,朱灿钊算是一名新人。2022年底,他从王厝泵站管理员调岗至现在的岗位,并迅速融入了新工作。
“我之前主要负责对泵站的运行管理进行检查和运营调整。”回忆起前一段工作经历,朱灿钊说,一线的工作最能锻炼年轻人,“需要非常细致地去做,也有一套方法。”
从水泵管理站到工程管理部门,对朱灿钊而言,都是一线。“做供水项目,就像是在养一个孩子,你是可以直观地看到它一天一天长大,最后成熟。”朱灿钊做了一个比喻。
而在项目落地之前,实地的勘探、项目规划、建设准备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朱灿钊告诉记者,“每天都在面临挑战,但每天都会有新的进步。”
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对项目建成后的期许。“想到这条管道建成后,输送的水能够给晋江的父老乡亲甚至给对岸的金门同胞带来好处,就有一种成就感。我想,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后来人,我参与了这个项目。”
这样的感受并非是一时的。朱灿钊告诉记者,这是他在走项目现场时,看到老一辈供水人建成的供水一期项目带来的震撼。
“只有在现场,你才可以感受到这些。以前条件那么艰苦,没有太多自动化设备和勘探的经验,但是老一辈供水人依靠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完成了这些意义重大的工程,留给我们这些后来人很好的经验和基础。”朱灿钊感叹道。
如今,不少十几二十年前供水工程相关项目的照片仍然留存在供水公司。一张张照片书写着开山辟路、引水建渠的晋江水务事业历史。
“对我们也有激励。”朱灿钊说,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但现场的工作缺一不可。
在日常工作中,他和同事也需要时常前往项目施工等现场。不少现场远离马路,需要朱灿钊和同事徒步进入。“这也是我们许多同事的日常。日均万步不是‘梦’。”朱灿钊笑着说。
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线路总长超过50公里,包含引水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该项目从2023年4月开始施工,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朱灿钊告诉记者,一个工程的完成需要依靠团队的通力协作,没有什么“一人之功”的说法。如今,更科学、完善的管理方式、团队协作能力都在推动更多优质的民生项目落地。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程有老供水人打下的基础,我们会继续努力,去沉淀,去传承延续下去。”朱灿钊说,对供水人来说,逐代接力才有如今晋江供水得以润泽万家的庞大体系。
朱灿钊表示,一代水务人有一代的使命,一代接力一代地向前。“面向未来,对我而言,我还有更多的事情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