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
革命老区村名片:前埔村地处安海镇北面,由前埔、侯厝、郑厝、林厝4个自然村组成。作为晋江市革命老区村,前埔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近年来,前埔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丰富内涵,并坚持聚焦村民关切谋划乡村振兴项目,不仅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更凝聚起乡村发展合力,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村庄先后获评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村等。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活力
冬日暖阳下,晋江安海镇前埔村多个主要路口,“前埔村 晋江市革命老区基点村”的标语熠熠生辉,仿佛在向路人诉说这个红色村庄的故事。
前埔村地处安海镇与内坑镇交界处。早前,村庄四周是茂密的树林、果林,位置和村情都相对隐蔽安全。1947年初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前埔村设立地下交通站,位于小前埔(亦称“前埔新乡”)村民李乌网家中。此后,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的领导同志、地下党员时常到此开展活动。
194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四次干部会议在小前埔交通站举行。前埔会议是在埔顶寮会议之后,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执行省委“八二八”指示精神召开的又一次大型干部会议,共有34名县、区级干部参会。同年,前埔村党支部成立,并创建前埔村地下武装工作队。
鉴往事,知来者。为了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前埔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把握好运用红色资源的方向和着力点,建设村史馆、编撰村志,积极讲好红色故事,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023年12月,《前埔村志》正式发行。这是安海镇首部、晋江市第二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村志。其中,《前埔村志》的“红色前埔”章节系统介绍了前埔村的红色革命历史。
在“红色前埔”编撰过程中,前埔村老人协会副会长许文转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平日里,他还义务担任村中红色文化宣讲员。许文转的父亲许丕苗是前埔村革命“五老”人员。从小聆听父亲及同村革命“五老”人员讲述红色故事,许文转深感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前埔村有革命传统。几十年来,前埔村始终坚持跟党走,大家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资源是前埔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全力讲好前埔红色故事。”许文转说。
安海镇前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承志表示,前埔村将不断挖掘“红色基因”的源动力,把“红色基因”作为乡村振兴、富民增收、基层治理的新引擎,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让“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村民借地造景 凝聚发展合力
近期,前埔村瑾园、韵泉等多个村道沿线景观工程顺利完工。据悉,这些景观工程是周边村民主动借地给村中造景的。
来到瑾园,眼前是闽南风格的红砖墙,搭配石桌、石凳、鹅卵石步道,还有各类健身器械。孩子们在这里开心玩耍,厝边围坐着闲话家常,场面格外温馨。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村民不愿踏足的“脏乱差”地带。
“以前,这里有多个旱厕,垃圾堆积,气味难闻,蚊虫滋生。现在,村里将这里改建成微景观,不仅环境变好了,大家还多了活动场所,实在太好了。”许金龙是此次借地造景的村民之一,说起家门口的变化,他赞不绝口。
瑾园的建成是前埔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前埔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积极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做村民工作,村里不仅拆除了许多旱厕、鸡圈鸭舍,还将曾经的“脏乱差”边角地块或闲置荒地,因地制宜打造成“小而美”的微景观,并赋予不同的文化属性及功能。
如今,在前埔村,有结合村中红色文化打造的村标识、牌楼景观,有结合农耕文化打造的春耕园,还有聚焦村民治丧需要而打造的重恩亭,以及由龙眼地改造升级的童趣园、羽毛球场等。
“目前,我们村已经建成十多个微景观,建设地块大多是村民无偿出借的。”许承志说,微景观建设不仅见证了前埔村人居环境的变化,更凝聚起推动乡村发展的合力。
此外,近年来,前埔村还聚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村主要道路拓宽及沥青路铺设、次道路水泥硬化、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升级、路灯和监控网络升级等项目,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振兴乡村教育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基础。近年来,前埔村聚焦振兴乡村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2019年,前埔村教育促进会成立,筹集善款300多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教育发展;2022年,安海镇前埔妇女儿童发展促进会成立,系安海镇首个村级妇女儿童促进会;2022年,聚焦解决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前埔村党委携手前埔村教育促进会、前埔妇女儿童发展促进会,在钱峰书院开设公益暑托班和周末课后服务班,并挂牌设立安海镇首个村级家庭教育服务试点。
2024年暑期,前埔村公益暑托班进一步提质扩面,通过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晋江市少体校、晋江市养正中学、前埔小学等进行村校党建共建,得到签约校师资力量支持。公益暑托班的课程设置不仅有学业辅导,还有兴趣培养、体能锻炼、团队合作项目及家长课堂等。
钱峰书院是由前埔村闲置的闽南古大厝改造而来。如今,这个古厝已成为村中青少年儿童及家长的“充电站”。一到周末、假期,村里的孩子就会到这里写作业、看绘本;家长也会前来参与各类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家风家训教育、家庭教育法学习等活动。
目前,前埔村公益暑托班和周末课后服务班累计服务学员超1000人次,深受学生及家长好评。
2023年,前埔村获评福建省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村,是晋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
“教育事关乡村未来。我们计划把钱峰书院打造成一个载体,把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乡村,从文化入手推动乡村振兴。”许承志表示,前埔村将一如既往聚焦村民需求、回应村民心声,把这片有着“红色基因”的热土建设成环境优美、乡风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