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雅雅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再出发”,是晋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2025年工作重点之一。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
2024年,晋江品牌男装产量约占全国25%,休闲食品产量约占全国20%,运动鞋产量约占全球20%,上市公司达52家。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创新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晋江企业开始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数据显示,晋江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4.4%,达78.7亿元,占泉州总体的34.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4%,高于泉州、全省平均水平。这充分彰显了晋江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通过加强技术引进、强化自主研发,晋江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之道。
科技创新要“做得出来”,还要“用得上”。越来越多的晋江企业开始聚焦应用基础研究,在前沿科技领域进行探索布局和规划。
华清电子成为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生产氮化铝陶瓷基板的企业、浩博科技实现PMI泡沫国产替代……当前的晋江,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等高层次产业的重点项目勾勒串联起创新产业链。同时,晋江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未来网络、合成生物等新赛道,建设一批孵化加速园区,让更多新技术在晋江开花结果。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民营经济是重要的生力军。一直以来,晋江不断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优环境,让民营企业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在培育产业新动能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晋江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深圳、西安、武汉设立“人才科创飞地”,引进13家高能级科研平台。近3年,晋江市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逾千个,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3家。
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晋江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重点产业链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支持全面创新生态,实现产业成链、企业成阵、创新成势。
(更多报道见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