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雯(东峰小学六年1班)
有时,比较不一定糟糕,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好、更强、更努力!
幼时,我厌恶“比”这个字。这个字在我母亲手中像一条鞭子,让我像个陀螺,在成长的路上不停地高速旋转。“你看看人家,为什么人家能满分你不能?”“别人比你跳舞跳得好的多了去了!”……因此,我的脑中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我拼命地学、学、学。
然而,当渐渐长大后,我却愈发烦厌“比”。“比”就像一个巨大的鸟笼,关住了自由的鸟,使它无法释放本性,飞向广阔的蓝天,只能在笼中一遍又一遍地歌唱。
终于,我爆发了。在母亲又一次拿我与其他学生比较时,我甩开了她的手,怒吼:“比,比,比, 什么都要比。我是我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和人比!”母亲愣住了,她在那呆了很久很久。奇迹般的,她没有打我,只是不再管我。
我释放了我的本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个劲地玩。可是,我的分数开始像滑滑梯一样下降,从98分掉到了82.5分。我本无所谓,觉得期末考一定能考好,现在没事。
可当期末考奖项下来时,我只获得三等奖。我从一等奖掉到了三等奖,不敢置信。这对于我来说,不亚于把我放在火中烧。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母亲,没了鞭子抽打,陀螺便无法旋转,我早已忘了。
我心事重重地回家。本以为,我会受到母亲的斥责,可她没有。她温和地对我说:“今晚, 我们来谈谈, 我们‘比’得有没有道理。”
那天夜晚,我与母亲谈了许久……
后来,“比”成为我的挚友。在我丧气时,它会鼓励我;在我自满时,它会提醒我;在我迷茫时,它会引导我。“比”不再是鸟笼,它是我的羽翼,让我飞向广阔的世界!
教师简评:文章情感真挚,以“比”为线索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事例,展现了作者对“比”的重新认识与接纳。尤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