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平安善治有为 和美“枫景”正好

——“大综治”赋能 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永和样板”

“老叔公”调解团

上级参观调研永和镇综治协会。

“南峰法苑”的青少年模拟法庭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林荣登(右一)

本报记者 王诗伟

“矛盾纠纷找老叔,有啥代志摆内策。讲法讲理阁讲德,社会和谐众人特。”

在晋江市永和镇,此类朗朗上口的闽南四句被广为流传。这里活跃着一群人民调解员——“老叔公”调解团,他们专注于化解百姓的“燃眉急”,热心于当好乡村和谐的“和事佬”,他们也见证了永和镇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导下,如何构筑“大综治”社会体系、如何书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答卷。

以“善解”促“善治” “老叔公”金字招牌更闪亮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和谐晋中、平安永和”建设的实践中,不仅强调了党的领导和法治思维,也突出了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群众的自治、善治。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农村矛盾常有,纠纷事小、散杂。对此,永和镇党委、政府秉承“以和为贵”的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宗亲文化及尊老崇老的氛围,创新打造“老叔公”调解工作法,用闽南传统“老叔公请你喝杯茶”的方式,做到将怨气消除在茶桌、纠纷处置在源头、矛盾化解在基层。

“老叔公”调解团成立于2021年,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林荣登(阿登伯)为核心。这是一位有着40多年调解经验、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他调解过的纠纷数不胜数,每一件都融入了他的心血与智慧,而且他总是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慷慨解囊。为人热忱、处事公正的“阿登伯”,备受乡亲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好典范、好榜样。

在“阿登伯”的影响和带动下,如今,“老叔公”调解团已成为永和当地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一些多年难治的“疑难杂症”,“老叔公”往往能够做到“药到病除”。

此前,巴厝村村民林某与邻里因纠纷问题而积怨多年,永和镇发动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力量持续讲法说理,但矛盾迟迟难解,热心尽责的“老叔公”不厌其烦地调解,并帮助其解决家庭困难等,最终,这起长达八年的信访积案事件得到化解。

“老叔公”主持调解下得到化解的民间纠纷比比皆是,该调解团成了“平安永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永和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做大“老叔公”调解社会效应的工作中,永和镇紧紧抓住“闽味”纽带,选优配强“老叔公”调解团,以其公正、客观和耐心的调解方式,通过宗亲互助、茶文化调解、多元调解等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调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信访积案、重大疑难问题实质性化解。同时,永和镇依托镇综治中心的建设,健全统筹“老叔公”调解团协调机制,发挥“三所联动+综治协会”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强化工作保障,司法所对调解成功案件给予司法确认,派出所派员全过程参与调解、保障并记录,镇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保障服务,综治协会在慈善资金及物质上提供服务支撑,实现了警源治理、访源治理、诉源治理等方面的良性循环,让调解更暖心。

目前,“老叔公”调解团共有14名成员,吸纳了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老教师、老干部等“五老”力量的加入。日常工作以“福建省一级人民调解员”刘全悦为主导,他们主动担当、有求必应、竭力而为。

每个季度,永和镇邀请“老叔公”调解团召开座谈会,研讨当前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等问题和社会热点,推进下一步有关工作。此外,定期邀请“老叔公”调解团队进行授课,深入乡村与各村老人会交流互动,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唱响“老叔公”调解团品牌的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激发“群防群治”的导向。

“老叔公”调解团自成立以来,化解各类纠纷矛盾434起,调解率达98.8%,卓有成效。

2023年11月,“老叔公”调解工作法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2024年1月,永和镇“老叔公”信访评理室被泉州市信访会议办公室、泉州市信访局评选为2023年度优秀信访评理室;2024年5月,高铁泉州南站成立“老叔公”驻站调解工作室。

“‘老叔公’调解团是永和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成为永和镇提升基层自治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补充。”永和镇相关领导表示。

以“协同”成“大同” “民间”综治协会有大能量

多年来,“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枝繁叶茂。永和镇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去行政化”做“减法”,强化服务做“加法”。在协同推进综治事业的过程中,永和镇综治协会“活力十足”,与永和镇党委政府形成密切联系,携手共进。

永和镇综治协会是晋江市首个“去行政化”的乡镇综治社会组织。协会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政府平台,积极联动“三种力量”,全力助推永和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过去五年,协会助力永和镇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考评位列晋江第一,连续5年获评“五星级平安镇”。

五年来,永和镇综治协会不断凝聚会员向心力,广泛发动企业、乡贤等对象加入协会,不断壮大协会力量,目前会员规模超130人;搭建了会员交流沟通的平台阵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成立了泉州综治协会首个“会员之家”,2023年还成功举办泉州市基层综治协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会员参与调研活动34场。协会还实行“对内强化自主培养,对外加强交流学习”工作模式,建立“5+4”工作管理机制,以“五大制度”“4个一”为主线,携手永和派出所、交警中队、消防中队、综合执法队、东石法庭、市场监管所等6个挂钩联系单位共建,实行日常会员管理和发展制度、表彰慰问制度,推进协会稳步运行。

五年来,协会用心用情做好“暖心工程”,常态化走访慰问生病受伤、生活困难综治工作者,落实“一年一表彰”制度,及时将协会温暖和荣誉传递给每一位综治工作者,激励综治工作者积极参与永和平安建设。近五年,累计走访慰问452人、发放慰问资金达134.5万元,奖励先进个人、群体资金超60万元。

为协同打造永和综治工作品牌,共同探索“枫桥经验”路径,永和镇综治协会积极探索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动会员加入“老叔公”调解团,参与宗亲评理调解室建设,并指导推动5个村成立村级网格宗亲评理调解委员会,扎实推进“调解共同体”建设。协会还协助整合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多元调处中心、平安建设展厅等合署办公、一体运作,在晋江市首创乡镇综治中心+综治协会一体化共建项目。2023年,永和镇综治中心获评泉州市“十佳”乡镇(街道)综治中心。

同时,协会积极协助共建镇综合情报指挥室、视频监控室、接警中心、宣教室、调解室、办案大厅和党建文化走廊等硬件配套,充分发挥协会参与平安建设的“助推器”作用。

除了协同解决重大事项,永和镇综治协会还积极化身“多面手”,活跃在平安建设事业中,包括与镇政府、派出所共建全国首个镇级“见义勇为文化主题公园”,积极探索见义勇为工作发展新路子;发挥基层群众“熟地理、解民情”优势,联合综治中心、镇派出所组建“巾帼综治宣讲团”“见义勇为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群众自治队伍,做到“各种事热心参与、大小事随叫随到”;携手镇有关部门、群众自治队伍,精准滴灌式深入开展“平安三率”、反邪反诈、扫黑除恶等活动,有效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以“一流”促“提档” 擦亮司法为民亮丽底色

近年来,永和司法所围绕中心工作,不断优化基层司法所职能定位、拓展业务,职能作用进一步凸显,得到广泛认可。2022年,司法所获评泉州市“四星司法所”、“福建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协同镇综治中心、综治协会联合联建,孵化打造的“老叔公”调解品牌先后获评多项省、市级荣誉。

永和司法所多年来规范化建设走在前列。2021年,该所在晋江市率先启动规范化建设,盘活政府闲置资产,建设新办公场所,实现功能用房齐备、外观标识统一,配套建有“法治之路”法治政府主题文化园、晋江市和美公益活动基地和心理咨询室。创新“窗口+办公”站所合一新模式,司法为民工作从后台走向窗口、直面群众,年平均完成法律咨询400多件次、书面调解结案80多件、法律援助6起、服务企业合规审查4起。

在高质量推进司法为民的事业中,永和镇的司法行政工作长期走在前列。永和司法所对照省级标杆司法所创建标准,按照“一年小进步,三年促质变”思路,遵循工作逻辑和增长规律,做到司法行政业务单项领先、全面过硬,人民调解机制不断优化、调解结案数逐年提升。在强化制度建设和服务社会治理方面,永和司法依托“智慧网格+”抓实全员建档列管、穿透走访帮教制度落地,积极开展“社工+义工”专业普法,年完成综合普法活动40场次以上,组织志愿者队伍下村、进企、入户宣法200场次以上,建成镇级法治文化园4处;深入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基层依法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过去五年,永和司法所在晋江市司法局的年度考评中连续获得4次第一、1次第二的好成绩。2023年,永和镇获晋江市首次法治建设督察考评第1名;2024年,永和镇人民政府被推荐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评估表扬单位。

永和司法所高维度的工作创新,也让永和综治品牌项目建设富有实效,“南峰法苑”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老叔公”调解团两个品牌项目,推动司法工作进阶提质。该所锚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南峰中学设置学辩结合、“互动+体验+教育”三位一体“模拟法庭”特色普法活动基地,为学校打造普法教育、课后活动的综合平台;着眼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携手“老叔公”调解团“走出去”“坐下来”“沉下去”,创新提炼“老叔公”调解工作法,以“小调解”撬动“大治理”,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融合”强“融治” 民生警务更“走心”

坚持用情用心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实事、好事,倾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永和派出所在细微处,让永和镇的综治工作更有温度,守护群众幸福美好生活。

近年来,永和派出所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枫桥经验”的社会融治新模式,全力推动“融警务矩阵”提档升级,在外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实现了辖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永和辖区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2%、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6.2%、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2.1%。该所先后荣获“全省第二批枫桥式派出所”、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次、全警实战大练兵“省级标兵集体”、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省级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脚底有泥,“警”中有“网”。为了让“警网融合”在农村更好扎根,永和派出所打造了3名分管所领导负责,9名社区民警牵头,1支“巾帼宣讲团”、N个巡防队员参与的反诈宣讲队伍,依托9大网格、24个小网格组建成“反诈网格联络群”,有序开展反诈工作,有效打通从“全警反诈”走向“全民反诈”的“最后一米”。

2020年以来,永和派出所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设宗旨,升级改造“指挥中心”——综合指挥室,推动社会治安融合治理,为警格网格提供有力支撑,实现“9大网格+24个行政村”全覆盖,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98.1%,违法犯罪警情逐年下降,八类案件破案率达100%。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永和派出所积极回应,延伸服务触角,窗口服务满意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和美”警民关系成为永和派出所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平安建设同样离不开公平正义。该所的法治工作连续4年位列晋江市公安机关派出所第一。“秘诀”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公平正义,既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做到柔性执法、注重效果,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为助力构建永和镇“大综治”体系建设,永和派出所还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大纠纷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调,小矛盾网格员、宗亲评理调解员、巡逻队员、义警队员“四员”参与,通过“3+4”联调模式,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1年以来,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2起,调解率达98.1%,全力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