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深沪:奋楫争先 提速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

浔兴智能仓储车间

深沪东华田园风光项目

长泰智能化生产线

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盛夏时节,万物竞秀。

行走深沪,处处可以感受到发展的强劲脉动:在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项目现场,吊臂挥舞、机器轰鸣,工人作业忙;走进浔兴智能工业园,见证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精品拉链”的生产;漫步乡村,坑边侨史馆带你“下南洋”,港阜夜市带你体验滨海之夜,也可到东华村沉醉田园……

作为中国内衣名镇,实体经济是深沪的“硬实力”:54个省市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1—7月完成投资36.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73.7%。

作为“峙海金狮”,海洋经济是深沪的“传家宝”。当前,深沪正在扩建国家中心渔港,并以入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创建名单为契机,策划生成‘一港一街一园一中心’项目,向海而兴。

作为千年古镇,深沪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不断深化文体旅融合,凝聚合力绽放海丝风情。

深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洪志强表示,深沪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深挖产业潜能,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同时,持续深化产城人融合、文体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以项目为抓手,提速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作出更大深沪贡献。

守正创新 产业经济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深沪镇中小企业创业园的长泰服装制造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数栋崭新的厂房,其中,办公楼还在紧锣密鼓进行收尾施工,而智能化生产车间已有部分投入试生产。

在位于5楼的长泰5G智能织布中心和织带中心,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忙碌运转,墙上的大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产量、订单信息、机台信息等情况;偌大的空间里,只有零星几名工人在操作机器,智能设备的投入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生产出来的成品,将送往3楼的裁剪车间,通过智能裁剪机完成裁剪后,由工人完成成品缝制。

据介绍,长泰服装智能化生产项目用地3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设生产办公用房、仓库、宿舍等,引进智能化生产线20条,达产后年产服装7000万件。

“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所有生产环节,许多智能化机器开始取代人工。作为“中国内衣名镇”,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深沪众多民营企业的共识。

在深沪富联漂染印花工业有限公司,2号厂房进入试投产阶段。和1号厂房一样,其车间实现了生产环节数字串联,为企业发展赋能。其中,染料自动控制室是整个印染生产的核心数字中枢系统,系统会根据读取到的订单产品进行自动称量、配比、化料,染料会经由相应的管道,精准输送到对应的染缸。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在富联厂区内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看到订单生产时的状态,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浔兴智能工业园的5号厂房,一排立体货架看起来十分壮观。一旁,数名工人正在安装设备,这个智慧仓储即将投入使用。

浔兴公司物流库副经理刘国栋介绍,5号厂房的平库区在2023年年底就投入使用了。接下来,立体仓库将存放标准箱成品,通过ERP系统客户订单的生产、入库、出库的进度都能实时进行跟踪。届时,智能立体仓储可以实现智能存取、搬运,实时掌握仓储状态,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据介绍,当前的立体仓库可存放标准箱成品十几万箱。如后续平库区域再增设立体仓库,库容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来,深沪镇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引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升级,策划富联5G智能工厂、长泰智能化生产、浔兴智能工业园等10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申报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新增、复评高新技术企业6家。重点培育数字车间、5G工厂、智慧园区,推进企业上云10家,打造数智转型示范样板;纳入晋江市综合产业园区产业建设项目完成计划投资85.77%,其中晋江本级管理的“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105%。

此外,深沪镇坚持向“新”向“绿”发展,引导企业减污、降碳、扩绿、增效,以绿谋新,向新求质,福田印染、通亿轻工入选工信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浔兴公司凭借“精品拉链”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龙兴隆、维盛等企业产品获评“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一等奖。

深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体经济是深沪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深沪镇将继续深挖产业潜能,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培育全方位、全链条转型的数字领航企业,推动深沪传统服装纺织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向海而兴 蓝色经济扬帆起航

8月16日,伏季休渔期结束。停泊在晋江深沪国家中心渔港的渔船,带着美好愿景扬帆起航,再现百舸争“鲜”的盛况。

但今年的开渔,对不少渔民来说,带着新的期待。

“每次开渔都很激动!今天渔民朋友们都充满干劲,期待满载而归!”晋江市鑫盛茂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茂界是一名老船长,他告诉记者,渔业是深沪镇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深沪渔港正在扩建,渔港主干道也铺上了沥青路,大家都很期待渔港的新面貌。

渔船奔赴渔场投入生产,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工程同样火热。

近日,记者来到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工程现场,可以看到渔港在原码头的基础上朝海面方向延伸出去,令人十分期待该项目完成后的新貌。

记者获悉,深沪中心渔港扩建工程设计年鱼货卸港量12万吨,拟建码头长213.2米,设4个1000马力泊位;简易踏步长22.3米;渔用通道283米,作业平台1.5万平方米,港内道路面层改造1.948万平方米,新建围墙878.3米,港池疏浚6.07万立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

深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深沪镇作为晋江市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的重要部分,策划生成“一港一街一园一中心”项目,分别为:深沪渔港港区环保提升工程、深沪港区后方改造提升工程、深沪渔港港阜避风塘整治项目、深沪渔港智慧中心项目。

其中,深沪镇渔港港阜避风塘整治项目、深沪渔港港区环保提升、深沪渔港智慧中心项目均已开工,将建设渔港对外服务窗口、行政办公、渔港指挥中心,打造渔港片区形象标杆和渔港文化展示名片。

深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深沪镇的硬件设施,提升城镇面貌,使沿线的土地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拉动海洋渔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打造智慧渔港、绿色渔港、人文渔港、平安渔港,使城镇更美、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

渔港新貌令人期待,蓝色经济动力十足。8月17日晚,百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水产品5万吨项目正式投用。

“渔获分类后,进入自动化生产线,根据大小进行规格分类,然后传送进入速冻库,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百源水产科技公司负责人蔡奕忠说,这个冻库的温度为-40℃,通过二氧化碳瞬间冷冻技术进行保鲜,最后再装箱、发货。

“渔获从进入车间到完成速冻,大约只需要40分钟,很大程度保证了鱼的质量和口感。同时这种‘单冻’的方式,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渔获来说,也更受顾客欢迎。”蔡奕忠说,今年渔船的产量很不错,该项目投用后,每天的加工量都有两三百吨,预计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会是生产高峰期。

文旅融合 海丝风情绽放魅力

当前,旅游市场“热辣滚烫”,如何赋予深沪文旅更丰富、优质的内容,深化文体旅融合?深沪镇立足本土,从源头挖掘文化元素。

“我们正在筹备‘沪江十八道’深沪特色地标小吃宴,盘活地理标志资源,促进餐饮质量和服务品质提升。”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清海介绍,深沪有近百种独具特色的美食,其中包含10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沪江十八道”正是以10个地理商标为食材进行创作的。

记者获悉,“沪江十八道”将于近期发布这一推广深沪美食的创新之举,或可为深沪美食品牌的打造带来新的突破和思考。

深沪曾是宋元泉州东方第一大港“三湾十二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峙海金狮”之称,除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群众文化等都极具海洋渔乡特色。

在今年3月份民俗踩街活动中,深沪镇经过前期的挖掘、整理,将香香担、扒龙船、龙阁等深沪特色民俗呈现在大家眼前。其中,因舶来香料空前盛行而诞生的香香担极具“海丝”特色,该阵头曾是深沪重要民俗阵头,近一二十年来较为少见。此次踩街后,香香担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并在后续的多场活动中成为特色文旅招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深厚底蕴,今年来,深沪镇相继主办、承办省市级重要文体旅活动。游客在惊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的同时,也对这座千年古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股热潮下,深沪镇村(社区)也纷纷亮出“招数”,推进乡村旅游,为深沪文体旅添彩。

坑边村侨史馆的开馆就是其中的生动案例。该馆由坑边村旅菲华侨颜贻碧所建的番仔楼“明碧别墅”改造而成,开馆当天吸引众多海外华侨回乡参加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社团人士前来参观、研学,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港阜社区的夜市今年如约而至。夕阳西下,在沿海大通道旁,摊位整齐排开,美食佳肴、手工制作、玩具饰品等应有尽有,居民游客结伴而来,迎着海风,享受惬意夏夜。依托滨海资源,港阜夜市推动“夜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集体经济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

东华村聚焦1200多亩耕地,打出“田园风光”的招牌,打造了一条集旅游观光和农田体验生活为一体的路线。走在东华村道上,农田周边增设了农产品元素的景观,绿油油的农田上方不时有白鹭掠过,一批批研学团队接踵而至,在此体验农耕文化。

此外,深沪镇以文体旅为桥,吸引了众多海外侨亲回到家乡,他们或捐款助力,或现场参与,满怀深情助力发展。记者获悉,深沪华侨还将捐款建设侨商大厦,打造商旅综合体,目前该项目的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为了更好地推介深沪、发展旅游,今年来,深沪镇创作发布《深沪游龙》MV;发布《嗨!深沪!》文体旅宣传片,在学习强国App等多个平台播放量达10万+;发布泉州市第一支侨史文化宣传片——坑边村侨史馆《盼归》及区域美食专题歌曲——《深沪拳头母》主题歌,并创新推出“深沪宴”,更好地宣传深沪美食。

传承历史文脉,激扬创新动力。接下来,深沪镇将紧抓文体旅发展风口期,联合专业团队,科学规划,对辖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深挖开发、整合包装、营销推广,塑造深沪特色旅游IP,打造旅游形象标识;串联滨海资源、传统村落、文保项目,打造推出文体旅精品路线、海丝文化研学路线、深沪美食打卡路线等,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深沪旅游从“景点观光游”向“全域度假游”蜕变,助推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