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海莲 陈巧玲
这个夏天,由本报发起的晋江市第七届“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大型公益行动进入第7个年头,不仅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去清凉,更在全社会掀起“清凉送水、爱心传递”的公益热潮。7年来,我们迎来一批又一批赠水者,也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去一瓶又一瓶爱心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累计送出爱心水超90万瓶。
聚小力成大爱。小小一瓶水,虽不足以消抵高温下工作的疲累,却能让劳动者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馨与关爱。
如今,这“一瓶水”有了更深的内涵与外延——人们为“一瓶水”而奔忙,为“一瓶水”而牵挂,为“一瓶水”成为一家人。
渴了,就到“赠水点”喝水去!这不仅是晋江对户外工作者的关怀与致敬,更是城市文明与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在各个赠水点,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上演。我们遇见一个又一个喝水者:保持城市整洁的环卫工人、争分夺秒送餐的外卖小哥、大汗淋漓送货的快递小哥……因为“一瓶水”,大家不期而遇,从陌生到熟络,如同家人般问候寒暄。而为了让来喝水的高温劳动者能够更好地歇歇脚、喝喝水,许多赠水点的负责人自发准备了桌椅或冰柜。“一瓶水”送出清凉的同时,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为社会增添了更多文明与和谐。
“抱团”喝水 工地里乐享“清凉一刻”
剪影1
坐标:晋江新塘芯智造产业园工地
午后,天气异常闷热,芯智造产业园(集成电路小微工业园二期)A标段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大家歇一歇,喝一瓶水再接着干。”工地钢筋组组长焦均抱着十几瓶水,走到作业区,招呼工人们休息一下。
“这些水是从赠水点拿的,因为大家都忙,每次都是我过去帮大家拿。”焦均一边说,一边将水发到工人手里。发完水,他的手才得空掀起头上戴的安全帽,擦了擦额头的汗。
焦均来自四川巴中市,今年52岁。他说,工地有专门的茶水房,每天都煮凉茶,但大家还是更喜欢喝爱心水,“茶水烫,还要带水壶去装,喝起来不如瓶装水方便。喝水的间隙,大家趁机休息休息,虽然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却是难得的‘清凉’时刻。”焦均一边说一边打开一瓶水,咕咚喝了一大口,转身回到绑钢筋的队伍中。
“我们工地是7月中旬开工的,刚好赶上送水活动,喝上了爱心水。大家从开工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晋江人民的关爱。”工地建设项目的现场负责人郭东海告诉记者,目前,该工地有40多名工人,主要负责混凝土、钢筋、管桩的施工,都是户外高强度的工作,“为了避开高温,工人一般是上午5点到10点、下午2点到6点30分上班。这么热的天,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就要多补水。”
“我们在全国各地做工程,晋江的‘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友好和关爱。”郭东海说。
环卫工人最爱的“歇脚处”
剪影2
坐标:晋江青阳泉安中路博信大药房赠水点
“你下班了呀?来,喝口水。”博信大药房赠水点负责人吴辉进每次补水时遇到前来喝水的人,总会与对方打个招呼,空闲时,还会一起坐在店前的石阶上聊聊天。自从本报启动“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大型公益行动以来,这样温馨有爱的一幕便时常在这里上演。
这天,吴辉进刚补完水,便瞧见环卫工人吴明光朝着这里走来。正好都有空,两人便坐在石阶上“话仙”。
吴明光今年66岁,来自重庆,负责市标路段的环卫清洁工作,博信大药房赠水点就在他打扫的范围里,因此常来这里取水喝。一来二去,他与吴辉进也就熟悉起来。“我来晋江20年了,现在儿子也在这里安了家。”“在这里安家好呀,你不是怕冷吗,老家比这里冷多了,回去估计都不习惯了吧。”两人聊着家常,神态轻松。
“赠水活动刚开始时,很多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都不好意思来拿爱心水喝。有的在赠水点前徘徊犹豫后离开,有的看见别人拿了才敢上前拿。因此我看见有人过来,都会主动打招呼,让他们放心拿水。”吴辉进说,这些年,随着公益行动的持续推进,他已和周边的高温工作者熟识,交了很多新朋友。
说话间,一位穿着保洁工作服的阿姨走了过来。吴辉进高兴地打起招呼:“快来喝口水,我有东西给你看。”吴辉进进店取出一份报纸,递给阿姨。
这位阿姨正是本报8月7日头版《歇歇脚 喝喝水 聊聊天 这个赠水点超有爱!》一文里的主人公宗世节。看到两人聊天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二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宗世节来自重庆丰都,在晋江工作10多年了,一直负责市标周边的保洁工作。“我住在赠水点附近,每天下班路过这里,都会来喝一瓶水。”宗世节说,“老板人很好,不仅主动招呼我们喝水,还会让我们休息,打开电视机给我们看连续剧。”
7年间,博信大药房不仅是赠水点,更是周边高温劳动者休憩的地方。“店门口下午比较阴凉,他们都喜欢坐在台阶上休息。”吴辉进说,一般从下午4点多开始,就陆续有人在这里乘凉休息;晚上7点之后,人就更多了,有二三十人。为了让大家多一些娱乐,吴辉进将店里的电视机重新朝外安装,为他们播放爱看的连续剧。
外卖员的“清凉基站”
剪影3
坐标:晋江罗山社店路口常乐基赠水点
“爸爸,外面的水快没有了。”10岁的吕英睿看到桌上的爱心水数量不多,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吕聪龙。吕聪龙是社店路口常乐基赠水点的负责人,他和儿子抱着一箱水出来,一起动手将水摆放到桌上。“天气热,来取水喝的外卖小哥特别多,每天都要补很多次。”吕聪龙说。
该点位是“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的“老朋友”,从第一届活动开始相伴至今,已成为周边外卖员、快递员的“清凉基站”。
傍晚时分,气温居高不下,外卖小哥王宗坤到店里取了外卖后转身拿起一瓶爱心水,“从去年开始,我就在这里喝爱心水,都成了一种习惯。”。
王宗坤来自河南,今年57岁,来晋江已经10年了,“这两年,我都在社店周边送外卖。去年得知有‘请喝一瓶水’活动后,每次路过这里,我都会停下来喝口水。”王宗坤说,暑天是他们订单最多的时候,“天气热,我们经常大汗淋漓,出汗多了就口渴。以前,我们舍不得买水喝,自从有了爱心水后,方便了很多。”王宗坤说。
外卖小哥周永胜也是这里的常客,“去年,同伴告诉我这里有爱心水,让我觉得晋江太有爱了。”周永胜是一名兼职外卖员,送餐都是在中午及周末,“这里还有冰的爱心水,喝起来太解渴了。”
“我平时也会出去送餐,特别明白外卖小哥对水的需求。”吕聪龙特地在门口摆放了冰柜、桌椅,让外卖小哥可以坐下来喝一瓶水、休息一下。今年,他更是让儿子参与其中,帮忙日常补水,“想让他从小接触公益,希望在他的内心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
剪影4
从喝水到赠水 爱心在接力
坐标:晋江梅岭听觉有道助听器赠水点
一瓶爱心水,让陌生人成了朋友,也让爱流动起来。
“那天,天很热、口很渴,喝了那瓶水后,我当时便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特别舒爽。我想把这种感觉传递出去。”公交司机罗增鑫说。
原来,就在不久前,罗增鑫路过听觉有道助听器(晋江中心)赠水点时,看到桌上摆满了爱心水。口渴的他走进店内询问店员,“店门口摆放的水是免费的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罗增鑫便拿起一瓶爱心水喝了起来。从店员口中,罗增鑫了解了“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大型公益行动,当下便连连称赞:“这个活动太好了,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
让人没想到的是,十几分钟过后,离开的罗增鑫提着一箱矿泉水回来了,“我喝了一瓶爱心水,也想为大家做点贡献,把爱心传递下去。”
42岁的罗增鑫来自江西萍乡,2021年9月来到晋江,成为一名公交司机。“晋江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社会公益氛围很好,我很喜欢。”罗增鑫说,在晋江生活、工作的这段时间,他经常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主动让座、帮忙拎行李、帮助老人上下车……暖心的事非常多,大家都很友好。”因为喜欢晋江的氛围,罗增鑫让老婆也一起来到晋江工作。
一次简单的取水,书写了一段暖心故事。7年来,“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大型公益行动凝聚各界力量,传递关爱和温暖,展示了全社会对劳动者的关心与支持,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