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玲玲 通讯员 陈丹红
7月17日,在简洁而热烈的欢迎仪式上,时隔4年未见的领导、同事们,用鲜花和掌声欢迎晋江首次派员援非的医务人员詹朝土、侯蓉载誉归来。
4年、1400多天,詹朝土、侯蓉远离祖国,跨越13000多公里远赴非洲开展医疗帮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使命。他们不仅有效救治了非洲病患,赢得当地人民的称赞,更增进了中非友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充分展现了晋江市医务工作者的风采和责任担当。
万里奔赴 毅然出征
非洲,一片美丽的热土,却因医疗技术落后,百姓饱受疾病困扰。位于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除了气候炎热,更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中博两国正式建交。1981年1月,福建派出首批医疗队援博以来,已有数百名医疗专家克服困难,万里奔赴,救死扶伤。
2019年2月,省卫健委发出最新援博通知后,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的詹朝土、侯蓉第一时间表达了援博的意愿。
“没有人能对他人的伤病和苦难习以为常。科室如果没有其他人报名,我就去。”身为医学影像科副主任的詹朝土,内心的想法简单而纯粹。于他而言,援博是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有机会走出国门救死扶伤,也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路径。
但面对大“家”,就必然有小“家”的牺牲和奉献。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去,家中年迈的母亲、年幼孩子的照料重担必将落到妻子一人身上。幸运的是,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康燕华非常理解詹朝土的想法,在她的支持下,詹朝土愈加坚定了援博的信心。
而彼时,担任医院NICU护士长的侯蓉也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我想开阔自己的眼界,让人生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侯蓉表示,援博的医疗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发挥好带头作用。
报名成功后,詹朝土、侯蓉前往福建医科大学援外医疗培训基地进行为期10个月的英语、业务技能强化等相关知识培训。按计划,2020年3月医疗队就将飞赴非洲。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援非计划延期了半年。为了更好地应对非洲的新冠疫情,在这半年间,詹朝土、侯蓉在基地接受了新冠肺炎相关的救治和防护培训。
2020年9月17日下午,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为詹朝土、侯蓉举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次日,作为中国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成员,詹朝土、侯蓉跟随其他44名医疗队员,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刻,从福州飞赴博茨瓦纳,踏上了为期2年的援非之路。
克服困难 苦中作乐
2020年9月19日早晨,经过30多个小时的辗转飞行,飞机顺利抵达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市。
“刚下飞机时,气温比较低,风很凉爽,但是阳光有点刺眼。途中可以看到很多《动物世界》里的那种非洲树木。”首次来到“新大陆”的侯蓉,第一眼就被非洲特有的景色所吸引。但由于疫情影响,援博医疗队队员们还未来得及欣赏景色,一下飞机就被分配前往不同地方进行14天的隔离。
詹朝土被安排在首都哈博罗内的公主玛丽娜医院。侯蓉则分配至博茨瓦纳第二大城市的仰加圭转诊医院,离首都500多公里。虽分隔两地,但医疗队员们相互照应,当地华商还为他们送来了新鲜的蔬果。
隔离期间,他们迎来了在异国他乡的首个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医疗队队员只能通过视频与队友、家人“团聚”,倾诉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因为没办法聚在一起,我们的队友们就相约着‘云团聚’,对着手机的镜头与分散在各隔离点的队友们举杯庆祝。”詹朝土说,他跟同在一个地方隔离的来自厦门、南平的队友一起,做了一顿可口的中国菜。而其他的队友们用树叶、糖果、大米、月饼等物品拼出“国庆快乐”“中秋快乐”“我爱中国”等字样。
而侯蓉所在的仰加圭转诊医院,在国庆当天则举行了一次升国旗仪式。“我们有七八个队员住在同一个院子,院子前刚好有旗杆,国庆前夕,大家就商议这次特殊的升旗仪式。”侯蓉说,在疫情防控时期,来到非洲参与医疗援助,是一次十分特别的体验,危险与挑战并存。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两周的隔离时间里,医疗队队员们也在尽快适应当地环境。“这里都是全英文的工作环境,语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当地人的英语发音,还夹杂着一些方言。”詹朝土说,刚开始有点无所适从,经过一两周的磨合,也能和当地人顺利沟通交流了。
“当地人对我们都挺友好的,知道我们是中国医疗队后,都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侯蓉说道。
精术济世 医者仁心
两周的隔离期结束后,詹朝土、侯蓉很快投入工作中。
作为影像科医生,詹朝土负责X光、CT报告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当地专业人员奇缺、工作量大,影像报告经常需要10~20天才能出具,无法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詹朝土到来后,时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工作。他亲自设计电子报告模板,省去了以往手写报告的烦琐,极大地提高了报告出具的时效性,从原先的两周缩短至当天或次日完成,为病人诊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援博期间,詹朝土采取“师带徒”模式,悉心带教当地年轻医生,倾囊相授CT增强检查、脑血管三维重建及静脉成像等技术,显著提高了当地的CT扫描技术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在非援助期间,詹朝土累计出具了12903个X光和CT检查部位的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272人次的影像检查咨询和会诊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詹朝土根据当地疾病的特点,还撰写了3篇学术论文,并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
而侯蓉所在医院的肿瘤科门诊,主要负责博茨瓦纳近半个国家的肿瘤患者(小儿肿瘤除外)诊治、护理及随访工作,是一个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科室。此外,肿瘤科门诊的工作环境堪忧,加之当地医护人员紧缺,每周三的化疗工作,侯蓉一人需要负责配药、静脉穿刺、更换液体及其他一切琐事。
在医院里,侯蓉日常接触的患者,很多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为了保障自身和其他人员安全,侯蓉因地制宜,将牛奶瓶改造成锐气桶,固定在治疗车上,这样医护人员就可以直接将针芯丢弃于锐器桶内;她还整改了静脉穿刺时的准备工作,优化了留置针固定方法,减少患者留置针意外脱落的情况……援非期间,侯蓉累计接触HIV阳性患者近3325人次,为HIV阳性患者实施静脉穿刺置管1634人次,配置化疗药物6500余袋。
不畏疫情 坚守岗位
除了高发的艾滋病让人担忧,博茨瓦纳先后经历了多轮新冠疫情的冲击,曾一度“荣登”全球传染率最高的国家。高峰时,医院先后有几百名医护人员确诊。面对接踵而来的新冠阳性患者,詹朝土、侯蓉顶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迎难而上。
“来博茨瓦纳之前,就知道这里的新冠疫情已经很严重了,到医院上班后才深刻体会到有多严峻。”侯蓉说道,彼时去机场接机的司机,没过多久就感染新冠去世了。医院的一些医务人员也相继感染新冠病毒不幸去世。每每听闻类似的消息,侯蓉心中五味杂陈。
在非洲的高温下,他们每天穿着隔离衣、戴着工作帽和口罩救助新冠患者。最艰难的时候,詹朝土的唯一搭档、一名放射科医生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休假四个多月,詹朝土一人承担了医院所有的影像检查报告工作,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疫情期间,詹朝土、侯蓉还积极与当地医护人员分享中国医疗队的防护经验。例如,由于设备有限,新冠病人与其他病人共用一台CT机,无形中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詹朝土坚持推行“分时段”分开检查的办法,避免了普通病人与新冠病人交叉检查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侯蓉则主动承担起更衣室垃圾袋更换的工作,对休息室及更衣室进行定期打扫,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援非期间的工作虽然很累,时常累到直不起腰,但侯蓉每次看到患者的笑容,听到他们彬彬有礼的问候与道谢,感受到他们热情的时候,她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大爱无疆 收获友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援博期间,詹朝土、侯蓉用医术架起友谊之桥,相知友好的种子跨越重洋、生根发芽。
一次急诊,詹朝土碰到一名急性腹痛患者,他宁愿忍着疼痛,也要舍近求远多走几十公里从乡下来到詹朝土所在的医院就诊。接诊后,詹朝土为他进行了CT检查,结果显示该名患者是急性阑尾炎伴穿孔。医疗队的外科医生第一时间为他实施了急诊手术,患者也得以转危为安。
令詹朝土感到意外的是,两周后的一个清晨,那名患者和他的家人早早地等在科室门口,希望再做一次CT复查以评估术后的康复情况。詹朝土热情并耐心地接待了他。从交谈中得知该名患者原来是中国援博医疗队的“老病号”。多年来,他一直是中国医生的忠实患者,对中国医生的专业技术和亲切态度赞不绝口。
无独有偶。让侯蓉感到印象深刻的,也是无形中与病患之间结下的友谊。两年来,为了尽可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他们等待化疗的时间,侯蓉每天都会提早到达医院。虽然工作量大,但她依然用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治疗,得到了当地患者的高度认可与赞扬。
2022年4月的一天,三位患有肿瘤疾病的女患者前来化疗。一进来坐好后,侯蓉就听见她们在“议论”自己,夸她有责任心、有耐心、技术好。得知侯蓉只能援助2年,三名患者请求她能留下来继续帮助他们,并表示将写信给总统,举荐将侯蓉留下来。侯蓉只当是句玩笑话,没想到三周后,三名患者又来化疗时,再次提出要写信给医院表扬侯蓉。当地人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让侯蓉暖在心里。
热心队务 倾情奉献
2022年9月,已援非两年的他们,本可以随着第16批援博大部队回国,但因工作需要,詹朝土、侯蓉选择成为留守队员,继续在博茨瓦纳执行医疗救助任务,这一留守足足又待了2年。
“既然留下,就要有所作为。”在非期间,詹朝土、侯蓉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身兼多职,承担起医疗队里的多项任务。
詹朝土是医疗队哈博罗内分队队委兼会计,业余时间他需要精细核算医疗分队的日常开支,确保财务工作准确无误。留守期间,他还担任总队出纳、司机、物资采购员等职务,为医疗队的高效运转做出了重要贡献。詹朝土还积极担任志愿者,参与驻博茨瓦纳大使馆组织的“春苗行动”,获得使馆的肯定。2021年7月16日,詹朝土获得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颁发的“春苗行动突出贡献志愿者”荣誉证书。2022年4月7日,在国家卫健委国际司与援外医疗队举行的视频座谈会上,詹朝土作为队员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援外心得。
而侯蓉化身“笔杆子”,积极对医疗队各项重大事件、队员开展的重大手术进行报道,先后在医疗队公众号推出《疫情下的坚守》《队员风采》《援非抗疫这一年》三个专题栏目,系统地报道队员援助工作情况和队员援外工作的心路历程,在队员中引起了共鸣,提升了队员斗志。她累计撰写宣传报道48篇,制作视频12个,编辑推送公众号文章158篇,并向驻博茨瓦纳大使馆脸书投稿2篇。同时,侯蓉还认真完成国家卫健委组织的“遥望祖国情·月是故乡明”“遥祝祖国华诞·分享援外生活”、国际司组织的援外工作图片展等活动的投稿、节目录制工作。一系列的宣传报道得到驻博大使、参赞及国家卫健委和卫健委管队领导的充分肯定。
春去秋来,日月交替。四年来,詹朝土、侯蓉仅回过一次国,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讲述着中国医疗队援外故事。博茨瓦纳卫生健康部部长等博方官员在多个场合高度赞扬中国医疗队逆行出征及所做的工作。中国驻博大使称赞中国第16批援博医疗队逆行抵博开展卫生合作,谱写了新时代中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篇章。
如今,虽然援博任务结束了,但是医疗队的精神还在继续。詹朝土、侯蓉均表示,援外医疗工作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医疗资源不足对人民健康的重大影响。尽管援博期间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能够为他人带来健康和希望,是无比珍贵且意义非凡的一段经历。“接下来,我们将把在非洲积累的宝贵经验融入医疗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晋江添砖加瓦。”詹朝土、侯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