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海莲
前段时间,雨水淅淅沥沥。在晋江梅岭街道晋阳湖旁边的吟啸桥上,81岁的蔡天国正为几位热心传统文化的朋友讲述吟啸桥的历史。“你们看桥身上这些石板,都是重修时从附近村庄里搜罗来的方石,上面还有对联的字迹。”蔡天国一手举着伞,一手为朋友们指点石板上的字迹和图案,衣服被雨水打湿了都没有在意。
蔡天国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带了多少人来过吟啸桥,只要有人想听吟啸桥的故事,他总是尽心尽力。就在两天前,他也带了一群研究晋江历史文化爱好者来了解吟啸桥的“前世今生”,为他们讲述“千年三吟啸”的故事。蔡天国做了24年吟啸桥的文物管理员,晚年仍然数十年如一日收集整理宣传与吟啸桥相关的吟啸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听听这个老文物管理员的故事。
做了24年管理员 与吟啸桥解不开的缘
要说蔡天国的故事,便不得不提一座千年古桥——吟啸桥。吟啸桥位于晋江梅岭街道双沟社区晋阳湖畔,由唐代日辉禅师所建。据万历《泉州府志》载:“吟啸桥,在三十都白石。九十九溪之水出清洋陂,历大桥及沿江斗门,经此达烟浦埭,抵溜石六里陂入海。唐日映禅师架为梁。”据史载,唐朝初期,泉州一带经济昌盛,社会繁荣。得益于泉安古道交通要塞的地理优势,双沟(吟啸乡)曾繁华一时。彼时,日辉禅师为解决交通问题,在九十九溪加沙潘湖一带倡造此桥。最开始是木桥,横跨在九十九溪潘湖支流,连通泉州、安海十三省古道,大大方便行人往来。经过历代重修,现存的吟啸桥长度为87.2米、宽3米、高约5米,最大跨径6.5米。1982年,吟啸桥被列入晋江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蔡天国由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聘任,成为吟啸桥管理员,守护着吟啸桥,一直到2010年卸任管理员一职。
蔡天国的家就在吟啸桥的旁边,走出家门就能看到吟啸桥。他对这座从小陪伴自己成长的桥有着无法言说的情怀。“从小就听着吟啸桥的故事长大,关于桥的故事,还有桥头吟啸宫的传说,对我的影响很大。”蔡天国说,吟啸桥因为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欧阳詹而得名。吟啸桥是少年欧阳詹上学必经之路,他常常在桥上吟诗,后来桥便因他取名为吟啸桥。“我们从小听着欧阳詹的故事长大,受到很多激励。”蔡天国说,吟啸桥不仅仅是座桥,更是一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向学向善。蔡天国说:“能够负责管理吟啸桥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责任。”为此,他每天都要去桥上走走,到桥四周看看,对一些破损的地方进行加固。“你们看这个《重修吟啸桥记》碑,是乾隆年间修的。还有这里,原来有两尊护桥武士的,现在只剩下这尊没有头的。”春雨淅沥,蔡天国和友人行走在吟啸桥上,桥上的每个细节他都熟悉。每到一处,他都会蹲下来细细地讲述,就像过去当管理员时候一样,如数家珍。
自发收集整理
吟啸文化资料
2010年,因为身体问题,蔡天国卸任管理员一职,“本来聘期还有2年,可是身体不允许了。”虽然没能像从前那样每天都去桥边走走,但在家休息的蔡天国也不闲着,他时刻关注着吟啸桥周边的变化。
2010年,因城市建设需要,原吟啸桥所在的加沙、草田尾、下坂、陈塘等原双沟(吟啸乡)的村落纷纷拆迁安置他处,吟啸桥被保留了下来,但吟啸桥旁边的吟啸宫却变成了绿地。“泉州历史上有名的‘千年三吟啸’,指的便是这里的吟啸桥、吟啸宫和吟啸乡。可惜,现在人们只能看到吟啸桥。”蔡天国的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能够恢复吟啸宫,让吟啸文化更为完整。
“这是1983年6月晋江政府立的晋江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石碑旁边就是原来吟啸宫的旧址,原来的地基还在。”在蔡天国的指引下,果然,在桥的南端,两条石头地基清晰可见,地基旁边一丛竹子郁郁葱葱。“这丛竹子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了,一直都是这么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和原来的吟啸宫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016年,身体好转的蔡天国开始重新收集整理吟啸文化相关资料,“吟啸文化不单只是吟啸桥,还有吟啸宫及吟啸乡,以及由它们延伸出去的相关文化。”蔡天国拿出厚厚一叠资料,这些是他辛苦收集整理出来的近2万字的材料,都是关于吟啸文化的,里面有关于“三吟啸”的建筑细节描述、文史资料,也有民间传说,以及他找人设计的吟啸文化长廊图纸。
“我已经81岁了,费心整理这些就是希望能够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维护吟啸文化美名。”在蔡天国看来,如果能够重建吟啸宫,那么必然能为晋江增添一处文化景观。“吟啸桥是文保单位,周边的九十九溪正在建设田园景区,如果能把吟啸文化增加进景区,必然能增加景区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厚度。”蔡天国翻出十几米长的图纸,一脸向往。
如今,蔡天国正积极推动吟啸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有很多人和我在一起努力,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了解‘千年三吟啸’的历史,可以再见吟啸桥吟啸宫并存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