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2024高考作文怎么写?

晋江本土名师为你解析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昨日上午11时30分,2024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作文题目也新鲜出炉了,引发热烈讨论。今年高考作文好不好写?怎么写更容易出彩?本报特邀晋江两位本土名师对高考作文题进行解读。

问题意识,思辨出彩

钟祥彬(晋江一中教科室副主任,高三语文老师)

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聚焦于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对问题解答速度的影响,进而引发了一个深入的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更触及了人类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化。

首先要厘清“问题”这个核心概念。材料所指的“问题”,并非仅指具体的疑问或难题,而是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层面的挑战和困扰。在审题时,应将“问题”这一概念进行广义化理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越来越少”则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可能意味着问题解决的效率提高,也可能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速度减缓。

题目关注的是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对问题数量的影响,但实际上,问题的减少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答案获取的便捷,还涉及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性质及人们对问题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因此,在写作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判断的是与否,而是要深入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关于行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分析科技进步如何改变我们面对问题的方式。如搜索引擎的普及让我们能够迅速找到答案,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和信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

二、接着分析“问题减少的原因”:问题的减少并不一定是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而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发生了变化。问题的减少与人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有关。科技进步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人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如果人们能够培养起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那么即使科技进步使得答案更容易获取,也不会导致问题的减少。相反,人们可能会因为获得了答案而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挑战更多的问题。

三、思辨出彩。此外,还可以深入思考问题的减少是否真正意味着进步。有时候,问题的存在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如果过度依赖科技解决问题,可能会使我们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创造力、创新力逐渐减弱,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

用辩证思维审题行文

吴晓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季延中学语文备课组长)

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因此对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深入讨论,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话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题目要求考生讨论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会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快得到答案,还是问题会越来越少。这个题目具有明显的辩证思维,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个作文题目的关键。

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展开:首先作文要客观论述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让我们日常的生活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其次,再客观论述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弊端,使得我们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益处”部分要更多地论述物质生活;“弊端”部分要更多地论述精神生活。二者相对并举,再引出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作文重点部分要论述如何规避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所带来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重点论述文学文化、美学艺术、制度伦理等对技术的价值意义,让精神思想、文化艺术成为技术腾飞的翅膀。

总之,这篇作文既要论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物质丰富、生活便利的事实;又要论述文化艺术、思想精神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问题的归正,最后可以再论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技术伦理和人类的精神价值问题,使文章得到进一步升华。

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