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4-5联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海上赛龙舟 旱地扒龙船 褒歌来喝彩 共品家乡味——

激情竞渡 晋江(深沪)海上龙舟公开赛万众瞩目

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6月5日,2024年晋江(深沪)海上龙舟公开赛成功举办,来自哈萨克斯坦、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的12支龙舟队,一同在深沪湾乘风破浪、激情竞渡,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前来观赛。时隔半世纪,海上龙舟赛再现深沪湾,这一消息在各媒体及社交平台发布后,获得了大量关注和转发,在端午节前夕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深沪的龙舟赛,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赛事,而赛场中的外国龙舟队,让人看到中国传统竞技体育、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世界潮流;

深沪的龙舟赛,是时尚的也是传统的:当最潮龙舟赛RAP主题曲碰上深沪特色民俗旱地龙舟,再加上深沪褒歌激情演绎,跨界融合的表达,让人耳目一新;

深沪的龙舟赛,是回归也是新生:时隔半个世纪,龙舟赛重回深沪这片海,让大家激动不已的同时,也期待有更多龙舟赛事可以落地深沪。

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体育赛事,海上龙舟赛在深沪也称“扒龙船”“搁龙船”,自古在深沪渔区盛行,由渔民自发组织比赛,至20世纪70年代停办,转换表演形式为旱地扒龙船。

“此次,我们以龙舟公开赛的全新方式传承海洋文化、升华海洋文化,既是重温端午传统的千年民俗,感受祈福、欢庆的文化氛围,也让更多热爱旅游、喜欢民俗文化的游客认识深沪、感知晋江,融入满怀中原文化基因且与世界紧密相连的宋元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深沪镇党委书记孙晋展说。

当天,现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齐聚在美丽的深沪湾畔,共同为来自五湖四海的12支龙舟队加油鼓劲,一同感受龙舟健儿们挥洒青春、一往无前的豪迈情怀。

龙舟队员挥汗划桨,乘风破浪;观众热情欢呼,雨中坚守;志愿者们场边送姜茶……这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也是深沪的暖心。

龙舟在海上竞渡,船桨翻飞,也让不少深沪人心潮澎湃。

“圆梦了。”深沪后山社区的吴奕澈难掩激动的心情。

吴奕澈是一名龙舟爱好者,他从小就听长辈讲以前深沪扒龙船的故事,心向往之。大约十年前,他和伙伴从汨罗买来4条龙舟进行训练,希望能让这项赛事“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因台风、开渔出海劳作等原因影响,导致“试水”失败。

“以前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在深沪海域看到赛龙舟,没想到真的实现了,真的非常开心。”吴奕澈说。

后山社区的老渔民陈志长曾是扒龙船的亲历者。当天,他一边看着海上龙舟竞渡,一边回忆着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以前,我们把舢板船改成比赛用船,像今天这种龙舟才是正宗的。以前也没有鼓手,民间自发组织的比赛也没有这么规范,但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端午记忆。”陈志长笑着说,去年还在念着什么时候深沪扒龙船能够重出江湖,没想到今年就在家门口见证了这么好的赛事。

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观赛体验,主办方在深沪美食广场二楼、港阜社区居委会、晋江市海洋科技公司、头西渔港路增设大屏实时转播比赛,还通过多平台进行赛事的图片、视频直播。据统计,深沪龙舟赛期间,全网观看视频直播人数近350万人次。

“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常到深沪走走看看,品尝香飘千年的深沪美食小吃,游览文缘古今的深沪滨海美景,关注独具特色的深沪产业集群,感受海丝风情小镇的魅力。”深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洪志强在闭幕式上表示。

的确,深沪镇值得一来。这个千年古镇枕山临海、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是宋元泉州东方第一大港“三湾十二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海洋文化、非遗文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在此交融汇聚、交相辉映,也留下丰富的海丝遗存,成为晋江乃至泉州文体旅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初以来,深沪镇持续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民俗踩街精彩出圈,香香担、扒龙船、深沪龙阁等传统民俗方阵尽显深沪文化底蕴;福建省舞龙舞狮精英赛的举办,让古老的海丝文化随着新兴的文旅产业向外传播,更多热爱旅游、喜欢民俗文化的游客走进深沪;在五店市举办的深沪拳头母美食节活动,进一步提升深沪小吃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借助深沪人文和民俗活动,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文化美食盛宴。

一场接一场的精彩,让“宝藏小镇”深沪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寻味探宝”。接下来,深沪镇将加快盘活海底古森林、国家地质公园、烟墩山烽火台等旅游资源,串联滨海资源、传统村落、文保项目,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带,拓展工业旅游、滨海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深沪旅游从“景点观光游”向“全域度假游”蜕变。

观海上龙舟 尝家乡味道

在龙舟赛期间,深沪美食广场二楼举行的美食嘉年华同样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朋友都来到这里品尝深沪小吃。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清海介绍,此次共设有40个美食摊位,拳头母、马鲛鱼羹、泼卤(杂菜卤)、水丸、甜芋等深沪特色美食“一站式”供应。此外,现场还有晋江伴手礼摊位。

6月6日是深沪镇侨联第八届委员会举办就职典礼的日子。龙舟赛当天,不少华侨、侨亲也来到现场。观看赛事之余,更要品尝家乡味,一解“舌尖上的乡愁”。记者在现场看到,晋江伴手礼也备受海内外乡贤和游客青睐,成为端午佳节送礼的首选。

“通过和赛事联动,这次的美食嘉年华效果不错。”黄清海说,龙舟赛吸引了大量人流,加上比赛持续到下午,不少商户带过来的商品都售罄了,还临时调货过来。

“深沪美食是深沪一张响亮的名片,包含有近百种独具特色的美食,其中还有21种国家级名小吃、10个国家美食地理商标。相信在深沪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下,深沪美食文化也将被更多人知晓,用另一种方式展示深沪的人文风情。”黄清海说。

新加坡SG龙舟队: “我们是华裔,这里也是我们的主场。”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到泉州晋江参加龙舟赛,因为泉州也是我的老家。”新加坡SG龙舟队领队叶福财是一名新加坡华裔。他说,这支龙舟队的队员也都是华裔。

早在2017年,一群来自新加坡不同龙舟俱乐部的40岁以上的龙舟运动员参加中国昆明的龙舟比赛,并于2019年成立新加坡SG龙舟队。从此,他们每年开展龙舟之旅并在世界各地传播龙舟文化。

“在新加坡,我们每周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训练,大家都非常热爱这项传统运动。”叶福财说,这次回来参赛,体验特别棒,耳边听到的都是家乡话,这种亲切感让大家感觉就是在主场作战。

在500米和200米直道赛中,新加坡SG龙舟队都获得第10名。对于这个成绩,新加坡SG龙舟队的队员都开心地表示:“还不错!其他队伍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虽然我们年纪比较大,但我们尽力比赛、享受比赛,这是我们最满意的结果。”

“虽然我们旅居海外,但是我们是中华儿女。”叶福财说,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再 回家乡划龙舟。

深沪镇龙舟队:冠军带出来的冠军

“深圳龙协的跟深沪队咬得好紧!”“深沪队加油,马上到终点了!”当天,500米直道赛的决赛扣人心弦,随着裁判哨响,率先冲过终点线的是深沪龙舟队的船头,岸上的观众欢呼:“深沪队太棒了!”

深沪镇龙舟代表队教练也向上岸的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很棒!接下来的200米继续加油!”

深沪镇龙舟队是专门为参加本次比赛成立的,队伍汇聚了一批来自泉州地区热爱龙舟运动、技术精湛的年轻队员。

“赛前训练的强度还是比较大的,从划桨技术训练到队员之间的磨合等。队员都比较年轻,适应力强,大家用对龙舟的热爱,克服训练的困难。”深沪镇龙舟代表队教练说。

让队员们充满激情和动力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深沪后山社区的中国龙舟队男队原队长陈芳佳是这支年轻队伍的领队。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上,陈芳佳带领队友奋力拼搏,取得龙舟直道竞速200米和500米金牌、1000米银牌的好成绩。

“家乡要举办这场赛事,我肯定要支持。”陈芳佳说,平时队伍都是在湖面训练,但是大海浮力大,划桨会更重,而且船头会翘得比较高,阻力也就更大。

为了让大家能在训练时就如临赛场,深沪镇龙舟队采用“半船”训练的方式:一半的人划,一半的人不动,以此来练习水下力量,这样到了阻力大的海面,才不会乱了节奏。

500米直道赛后,教练告诉记者,其实在小组赛的时候没发挥好,尾舵打歪了,但是队员稳住了,并及时调整状态和节奏,进入复赛后,就划出了水平,并最终包揽500米、200米直道赛的冠军,获得总成绩第一名。

“这次赛事组织得很好,赛前的运动员训练区、赛中的休息区都很好。刚好这个区域风浪也不大,无论是作为长期训练基地还是比赛场地,都很不错。”陈芳佳也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龙舟赛事落地家乡。

《深沪游龙》 踏着龙舟行风雨无阻

当龙舟遇见说唱,用说唱谱写深沪!在龙舟赛开幕式上,赛事宣传片主题曲原唱歌手林佳伟为大家带来了现场版《深沪游龙》。

“从小在深沪湾边长大,这儿是我们的所有;神秘的峙海金狮你没办法摸透,就赛场龙舟给烽火台加点火候……”为深沪龙舟赛原创的歌词每一句都让大家觉得无比亲切,在歌手的说唱中,深沪旱地扒龙船队伍走上舞台。

旱地扒龙船队的主体是一艘龙船,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还不时喷火;龙身用金色的特制布料制成;中间站着十多个身穿传统渔民服饰的舵手,拿着船桨整齐地“划”着龙船。

上世纪70年代,深沪海上龙舟赛停办后,转换表演形式为旱地扒龙船,并成为深沪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阵头。在两个旱地扒龙船队里,还穿插有一男一女2名传统闽南丑角扮演者,他们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提着装糖果的篮子,向围观的群众撒糖果。此外,现场还有钱鼓队,让整个表演更加精彩。

“我们像深沪游龙,出场山鸣谷应,从不随波逐流,向来特立独行;该站出来时,绝对不会犹豫不定。”“深沪,踏着龙舟行风雨无阻;深沪,一路到终点万众瞩目;我们齐头并进,我们全力以赴,成为深沪新一代的中流砥柱。”

深沪元素满满的唱词里将海上龙舟团结奋勇向前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现场时尚潮流的说唱和传统民俗融合共舞,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这样的赛事主题曲演出,不也正是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的动听乐章吗?

深沪褒歌 “咸水鱼歌”唱响“海上歌剧院”

“一只舢板驶入港……”悠扬婉转的歌声在海面响起,一座海上浮排在海面缓缓移动前行,这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沪褒歌的表演。

20个表演者身着传统渔民、妇女服饰,你唱一段,我唱一段,逗阵褒歌。浮排上的场景设置也十分用心:一艘木制渔船,一座红砖楼,一旁还有渔网,勾勒出渔民和岸上织网姑娘褒歌的场景。

据介绍,深沪褒歌又被称作“咸水鱼歌”,产生于渔民们的劳动生产之中,在清代就十分盛行,是渔民们在出航或归帆途中,为驱散航程的寂寞和孤单,同航又相邻的船只互邀“合四句编歌仔”,或者跟在岸上织网的姑娘们一起褒歌,以此营造消除疲劳的轻松氛围。

加上正值休渔期,渔港里停泊的渔船宛若“海上歌剧院”,成了这场海上褒歌的宏大舞台,浮排缓缓移动,歌声回荡在海上,仿佛让人看到当时最原始的褒歌场景。

“能在龙舟赛现场呈现一场这样的演出,我们大家又兴奋又开心。表演中,每个人都精神饱满,也借这个平台,将褒歌推广出去,让晋江、福建乃至全国的人,都能看到深沪褒歌。”深沪褒歌泉州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秋帆说。

对于大家都感兴趣的表演场地,王秋帆说,这是渔民用来种植花蛤、油蛤的浮排,为了这次褒歌表演,这块浮排都被彻底清洗了一番,然后布置了场景,让大家看表演的时候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渔业的进步,现在褒歌的生存环境其实没有了,因为动力船马达声大。这边唱一句,对方还没听清楚,船就开出老远了。”王秋帆说,庆幸的是,褒歌的表演形式被保存了下来,代代传承。

现在,深沪褒歌演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80岁了,最年轻的30多岁。“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动深沪褒歌进校园、进村(社区),推广这项非遗。同时,也欢迎对深沪褒歌有兴趣的广大群众加入我们,共同传承。”王秋帆说。

用心用情服务 护航龙舟赛事

一场赛事活动顺利安全地进行,安保工作至关重要。

记者获悉,此次龙舟赛共集结深沪派出所、深沪海防派出所及晋江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巡特警大队等多方力量,派出警力220人。

“我们上午6点多就都到岗了,除了负责起点赛事区、观众席、观龙台、终点区等重要点位的现场秩序维护,我们还派出力量到赛场旁小区大楼的3楼平台和顶楼天台巡视,提醒劝导群众安全观赛。”深沪海防派出所副所长肖海明说,在赛前就和主办方充分踩点,提前规划好现场的安保工作,赛事当天大家各司其职,坚守各自的点位,一起护航赛事安全、有序开展,直至下午2点多赛事结束、人员散场后才结束工作。

龙舟赛吸引了大量人流,交通压力也随之剧增。晋江交警深沪中队中队长蔡宜明介绍,当天派出20名交警在通往赛场的各个路口执勤,当赛场周围道路开始拥堵时,就在外围实行管控,并控制大型车辆进入。通过灵活、实时的管控、疏导,整个赛事期间没有发生道路严重拥堵的情况。

同时,晋江交警深沪中队与赛场外的璧山冷冻厂联合设置服务站,为群众提供爱心茶水的同时,及时帮群众解决困难。

当天,2名阿婆来到该服务站寻求帮助,希望民警能帮其寻回丢失的手机和皮包。晋江交警深沪中队民警耐心安抚阿婆了解情况,并在一个多小时内帮其找回丢失物品。

此外,当天下午1时许,晋江交警深沪中队民警在渔港路路段进行安保执勤时,遇两名路人焦急地站在路边。民警主动上前询问,经了解两人为菲律宾华侨,因久未回国对家乡道路不熟悉而迷路。随后,民警安排执勤人员将他们送到目的地。2名华侨对交警的热情帮助表示由衷感谢。

在做好执勤工作的同时,深沪的民警心系群众安全,主动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积极为其解决困难,让群众深切感受真诚温暖的警心。

这样的温暖,在现场还有很多。

赛事当天是阴雨天,体感微凉。在美食广场一楼、观赛区观众席旁,均有晋南志愿者服务总队设置的爱心姜茶奉茶点,身着橘色马甲的志愿者热情招呼大家前来饮茶,一杯暖暖的姜茶,暖心又暖胃。

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秩序、协助现场物资转运、协助赛场相关事宜、协助维持观众席秩序……在龙舟赛的现场,橘色马甲志愿者随处可见。当中午记者在运动员休息区采访时,志愿者们也陆续为各龙舟队送来分装好的午餐,让运动员补充体力后,能更好地进行后续赛事。

晋南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吕志涛告诉记者,此次共有20名志愿者来到现场,能够为家门口的赛事出一份力,大家都觉得很开心。

此外,泉州市龙舟协会、深沪镇归国华侨联合会、晋江市深沪镇渔业协会、晋江市深沪游泳协会、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晋江市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深沪镇音乐协会等社团力量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助力龙舟赛顺利举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