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神经外科医生陈晓海: 热爱创新的“专利达人”

本报记者 李玲玲

扎根临床,不断创新,手握10张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来自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的陈晓海,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还是一位热衷于创新的“专利达人”。

今年51岁的陈晓海所在的神经外科,工作繁忙又劳累。其中,脑出血是他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疾病,这种病以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著称。针对此项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主要通过开颅血肿清除、微创穿刺手术为主。

“我们经常要做微创脑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就是用最小的创伤清除脑中的出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穿刺针精准定位到病灶是非常重要的。”陈晓海说,身为临床一线的医生,他们希望可以一次穿刺成功,这样就不会给病人增加新的损伤与痛苦。但实际操作中,医生多靠视觉观感进行穿刺,无法对穿刺方向进行准确定位。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这方面的误差呢?”业余时间,陈晓海的脑中总是不断浮现这个问题。一次与朋友打乒乓球时,他看到自动发球机,灵感一触即发。“如果把发球机的定位原理和激光笔结合起来,不就可以指引我们进行穿刺吗?”于是,陈晓海将脑中想法付诸实践,设计了神经外科穿刺针穿刺方向定位仪。

“使用定位仪后,我们通过激光来引导穿刺,现在误差都不会超过一毫米,实现我们提倡的微创手术理念。”陈晓海说,目前,该设备已经运用到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穿刺方向定位仪,陈晓海还设计了一款普通人日常可以用到的保健眼镜。“现在近视的人太多了,高知识人群中10个人中可能就有9个近视。”陈晓海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长时间观看电脑和手机,眼睛容易疲劳,从而导致近视。

为此,他设计了一款保健眼镜,在眼镜两个镜框之间的鼻扣上设置储液囊,储液囊两端分别设有导流管。“储液囊内的液体可以为眼药水、眼睛清洁液或者润眼液,在使用时,挤压储液囊,润眼液与眼球接触后,可以降低眼球温度,同时通过液体的流动,也起到按摩眼球的作用,有效缓解眼睛疲劳。”陈晓海说道。

“工作、生活中出现什么问题,我就会想一想怎么去解决。”陈晓海坦言,创新的灵感都是源于生活,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灵感很容易出现。日常生活中,他也经常和同事探讨,大家集思广益,不少创新由此产生。气管切开套管的试堵器、改进型动脉瘤夹、蛛网膜剥离刀、一种包扎头套……陈晓海持有的专利都是多年在临床工作中的巧思妙想,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我最大的愿望是这些专利中,能有更多可以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能应用到临床上及广大群众的生活中。”陈晓海说,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为患者们解决困难、改善生活。接下来,他还会继续钻研,希望这些专利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

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副院长郭协力表示,作为晋江的医疗龙头单位,晋江市医院一直以来都坚持临床、科研“两手抓”。特别是自2020年牵手上海六院以来,医院从机制、平台、管理等方面入手,鼓励医务人员将科研思维贯穿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身临床业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院目前的专利数量达百余个,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下一步,医院将不断推进专利成果转化,让群众受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