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实习生 许攸南) 3月16日,本报小记者走进晋江市图书馆,在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项目传承人蔡建昌的带领下,参观木版年画展,体验木版年画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
当天,小记者首先参观了“留住非遗里的乡恋——蔡建昌木版年画展”。此次展览,展出蔡建昌创作的木版年画作品80余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制作木版年画?”“您为什么会喜欢木版年画?”“您有被刀割伤过吗?”活动中,小记者好奇地提出了不少问题。蔡建昌一一回答。他还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用削铅笔刀在地瓜片上刻图形等趣事。他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让小记者敬佩不已。
听得心动,更要行动。在体验环节,蔡建昌为小记者准备了龙头面具填色和龙年图案版画拓印等内容。小记者根据自己对年画的印象,为面具填上鲜艳浓郁的色彩。罗山育德小学小记者蔡毅宸还发挥巧思,将龙须绘成五颜六色。在小记者的巧手下,原本一样的图片变成了一幅幅特色各异的作品。
看着小记者认真的样子,蔡建昌十分欣慰。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爱上非遗文化。
小记者感言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木版年画是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铁衡(罗山育德小学)
蔡老师的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幅《生旦净末丑》。这次活动的收获可真多,我既知道了年画的历史,又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年画!
吴语熙(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
通过蔡建昌爷爷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他尽心尽力地把每一幅画都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应该向蔡建昌爷爷学习,像他一样坚持!
詹子懿(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
一幅又一幅木版年画,无不体现着蔡老师对家乡爱得深沉。他对家乡的爱,不是在口中,而是在行动。
柯彦铌(罗山育德小学)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木版年画的魅力,相信它一定会被更多人了解。赵宸锋(罗山育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