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14日 星期四 地点:东石镇 天气:阴
眼下,正值晋江胡萝卜采收季。我走进晋江东石镇,探访新一年的农业“发展经”。
在福禧种子新品种试验田里,一垄垄标记着不同品种的胡萝卜生长得十分旺盛。
“这片试验田里,我们种了300多个品种的胡萝卜,国内国外的都有。在这几年的试种中,除了正大力推广的‘禧红202’新品,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优良品种。”福禧种子公司总经理彭雪娟开心地说,比如‘禧红2313’‘禧红201’等品种,今年计划推向北方地区,进行不同基地的“广撒网”试种。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这几年的采访中,我了解到,一个农作物品种从育种、筛选、改良、试种到推广,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常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所幸,这几年,晋江迎来了“科技特派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福禧种子公司的科企合作带动下,晋江在胡萝卜育种赛道上,培育出“禧红202”这款“中国芯”。
“如今,‘禧红202’的综合性状不断得到改良提升,亩产值完全不逊于国外引进的胡萝卜品种。”站在田间地头,彭雪娟十分感慨,今年,福禧种子公司正努力拓展营销渠道、开拓销售市场,希望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打响“禧红202”水果型胡萝卜品牌。
不只试种胡萝卜,试验田里,一株株颜色翠绿、叶片细长坚硬的农作物格外抢眼。“这些是我们新试种的玉米品种,有20种不同的类型。”见我好奇,彭雪娟继续给我解惑。
原来,晋江种植的冬季胡萝卜在每年9月至11月份播种、次年2月至4月份采收,中间有5个月的空档期。除了农田休耕,福禧种子公司决定,在空档期进行玉米品种的试种。
“我们希望找出适合晋江种植的玉米品种,它不仅要适应晋江的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而且需要综合性状优良,实现稳产高产。”彭雪娟说,携手泉州市农科所蔬菜中心等科研机构,福禧种子公司还在推广国产丝瓜、辣椒等种子,试种多种甘蓝新品,希望种出更多“中国芯”。
本报记者 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