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施珊妹 董严军) 昨日,记者走进七彩狐集团生产车间,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的巧手在缝纫机上“飞舞”,剪裁、缝线、熨烫……一件件精致的泳装就这样被制造出来。
车间里,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多头并进;配货仓库里,成排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款式的泳装,配货工人有的忙着挑拣,有的忙着打包发货……新春伊始的七彩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正月初三,包装、后整理的员工就开始上班了;正月十五后,几乎所有老员工都到岗了。”七彩狐集团董事长洪建库告诉记者,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员工返岗率,与集团雇佣较多本地女工密切相关。
7年前,洪建库到江浙一带考察,发现当地工厂大多雇佣当地女工。“外地员工一年难得回家一趟,难免想在家待得更久一些。本地工人就不同了,公司一开工,她们就能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非常准时,也很稳定。”从那之后,洪建库开始效仿这一模式,在晋江招聘本地女工。
如今,七彩狐的本地女工已有相当规模。“整个集团的5个工厂中,有40%的员工来自晋江英林、永和、金井、东石等镇,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她们中,很多都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一来就能轻松上手。”洪建库笑着说,“更重要的是,她们大多都具有闽南人勤劳能干的特质,个个都是生产好手!”
经过观察,洪建库还逐渐摸索出一条针对本地女工的灵活管理方式,“时间上,我们给予本地女工更加弹性的上下班时间;空间上,我们也不严格要求所有工作都要在工厂完成,有些产品可以让她们带回家,在家里制作。这样一来,工人们就能做到顾家、挣钱两不误。”
“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收入也还不错,我挺知足的。”46岁的英林镇高湖村居民洪女士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跟记者聊着,“家里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开支不小。在这里工作,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既可以赚钱,晚上还来得及回去煮晚饭,可以兼顾家里。”就近就业奔小康,带给洪女士满满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
如今,像洪女士这样的本地女工,活跃在七彩狐的生产、检验、后整理、包装等各个环节。
得益于多年来对全产业链体系的构建,七彩狐在获取订单上一直优势明显。“公司的订单排到了7月,经编与成衣板块都保持着不错的态势。”洪建库透露,今年七彩狐还将乘胜追击,“目前,我们已订购了近60台经编机,增加产能,扩大业务发展。集团上下将铆足干劲谋发展,为新的一年开好头、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