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晋江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戏曲表演、猜灯谜、投壶…… 小记者感受元宵传统文化氛围

欢天喜地闹元宵 “ ”重登场新学期

元宵佳节真热闹!本报组织开展了多场元宵节活动,让本报小记者在红火喜庆的氛围中,共度欢乐佳节。

本期报头题写 翁欣然(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六年3班) 大家好,我叫翁欣然,是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六年3班的学生。我爱唱歌,是晋江少儿合唱团A团的一名成员;我的特长有跳中国舞、弹古筝;多次在省市级毛笔、绘画、编程比赛中获得大奖。我加入小记者队伍三年了,不仅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文笔。在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大小记者,他们都是我的学习榜样,我很喜欢小记者这个大家庭。

本报小记者 赖祉绮(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春风送暖,花灯绽放。在元宵节这个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参与了在龙泉书院举办的晋江市“非遗话佳节·戏曲闹元宵”活动。

活动一开始,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一条巨龙在人群中翻腾起舞,龙头昂扬,龙身蜿蜒,龙尾摆动,仿佛真龙降世,威风凛凛。随着鼓乐声的节奏,巨龙在空中翻滚、盘旋,时而腾空而起,时而贴地而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高甲戏、南音、古筝演奏、陶笛独奏等表演了。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唱腔悠扬,表演生动。他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底。观众被他们的表演所吸引,纷纷鼓掌叫好。我在台下,被他们的表演深深打动,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美好的世界。

现场各式各样的灯谜让人目不暇接。我拿起一张灯谜,仔细思考,忽然灵光一闪,答案跃然纸上。这种既考验智慧又富有乐趣的活动,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上元节。

投壶游戏更是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参与。我拿起一支箭,瞄准壶口,用力投掷。虽然一开始并未命中,但在不断尝试中,我终于掌握了技巧,箭矢稳稳地落入了壶中。投壶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在感受到那份来自古代游戏的挑战和乐趣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节,更学到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我相信,这次难忘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的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小记者感言

搓汤圆活动最受欢迎了,老师们被热情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团团围住。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做了满满一盒的汤圆。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和最有收获的元宵节了。

吴贝萱(灵源灵水中心小学)

大门口锣鼓声起,一条大金龙在一群大哥哥的舞动下活灵活现。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轻轻地摸了摸龙身,希望今年的学业能更进一步。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学习了许多知识,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文化体验。

王学钊(内坑柑市中心小学)

我参加了猜灯谜、投壶和搓汤圆的活动, 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搓汤圆。我将馅料蘸水后放入盆中,盆中是白色的糯米粉,随着我的摇动,裹着糯米粉的汤圆如同可爱的小精灵在盆中跳来跳去,似乎在演奏一首“元宵交响曲”,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黄炜宸(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我上台表演了陶笛独奏,又看了高甲戏、听了南音等。作为东北人的我深深地感受了一次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以后,我能多参加这种活动,了解更多闽南文化。我爱你,晋江!

韩诚(晋江市潘径实验小学)

表演有趣极了,现场掌声跟欢笑声此起彼伏。但要说最好看的节目还是舞龙。锣鼓齐鸣,舞龙队熟练地舞着龙,惟妙惟肖,大家个个抬起手,从龙头摸到龙尾,听说这样做寓意着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苏炜婷(梅岭平山实验小学)

锣鼓响,金龙跃,我伸手触摸这喜气洋洋的龙头,新的一年应当也会生龙活虎吧!搓汤圆、猜灯谜、投壶,这么有趣的非遗文化,我当然是玩得不亦乐乎了。

李铠楠(内坑中心小学)

指导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制作花灯 观看电影 小记者领略世遗魅力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实习生 林晓薇 许攸南) 2月5日,晋江磁灶大埔中心小学小记者走进磁灶镇文体活动中心,参加主题为“春至福临磁灶窑”的新春研学活动。

“福见·磁灶窑”花灯DIY颇受小记者亲子欢迎。你瞧,每组小记者亲子默契配合,共同动手组装、拼贴。很快,一盏盏立体“春”字造型花灯绽放异彩,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百人观影区,小记者亲子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励志电影《雄狮少年》。影片把国粹中的“醒狮文化”融入少年追梦的故事里,让人不禁跟着影片里的少年感受着成长的酸甜苦辣,感受为梦想坚持、努力拼搏的精神。

当天,小记者亲子还欣赏了南音表演。袅袅余音回旋在现场,大家都陶醉其中,被南音曲调的雅、柔、细、韵所吸引,仿佛回到千年以前,聆听南音如同与先人对话,感受着古代中国音乐的气韵。会场一角的灯谜竞猜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大家纷纷驻足思考,你一言我一语,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小记者感言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磁灶文体中心。这里宽敞明亮,南音室、电影室等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我体验了花灯制作,费了一番心思,按着说明书的步骤拼着,终于完成了制作,心里美滋滋的。蔡煜森(五年1班)

我们一起制作灯笼,还猜起了灯谜,实在太欢乐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尤其是猜灯谜,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还为活动增加了趣味性,可真有意思啊!吴沁茹(五年1班)

《雄狮少年》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阿娟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叫上了好朋友阿猫、阿狗去学习舞狮,最后拜咸鱼强为师。通过观影,我明白了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付出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吴梓涵(五年2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像《雄狮少年》主人公阿娟一样,尽自己所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庄启航(五年2班)

我按照步骤,终于成功把灯笼拼好了,十分有成就感!我拿着它到处逛,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是我做的花灯,多美呀!

吴梓薇(五年1班)

电影《雄狮少年》故事情节曲折,耐人寻味,同时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少年阿娟的成长奇迹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频共振,他的坚韧与不屈精神拨动着每个观众的心弦,激扬起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梦想。吴梓恩(五年1班)

小记者穿汉服 游花灯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快看,这是我制作的元宵花灯,多好看呀!”“元宵到,花灯亮,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元宵佳节,怎能少得了花灯呢?2月24日,本报组织80名小记者走进泉州晋江SM国际广场,巧手DIY花灯,喜乐闹元宵。

节日的商场一派红红火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小记者们也穿上了别具特色的汉服,他们各自领取了一份花灯制作的材料,便寻一处坐下埋头开始制作。剪裁、粘贴、拼接……小记者们一个个心灵手巧,零碎的材料在他们的巧手之下,华丽变身为一盏盏精美的花灯。打开开关,花灯亮了,与孩子们的笑容相得益彰。你瞧,他们一个个多欢喜,和同伴、家长“晒”起了自己制作的花灯,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制作好花灯后,小记者们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灯巡游活动。他们提着自己制作的花灯,热情地与游客打招呼,将节日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庞大而欢乐的游灯队伍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小记者感言

元宵夜身着汉服制作花灯,身临其境感受古风韵味。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宇宸(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在我和妈妈的合作之下,一盏别致的龙饰灯笼新鲜出炉了。我还参与了猜灯谜,虽然没能第一时间答对,但还是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黄翊泓(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我拆开包装,取出零件,埋头做花灯。做完以后,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成就感。接着,我们去猜了关于龙的成语,我猜对了,获得了一张券,实在太开心了。

程群盈(英林英埔中心小学)

制作花灯、参加花灯巡游,不仅让我们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受到元宵节欢乐的气氛。

吴思思(灵源灵水中心小学)

看着这些色彩斑斓的灯笼,我感到心情愉悦,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

曾思怡(内坑柑市中心小学)

制作花灯是一项富有传统意义且具有创意性的手工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我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对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的认识。

柯玠瀚(新塘沙塘中心小学)

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花灯制作。我们还进行了元宵游灯活动,体验了一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王钰琳(新塘沙塘中心小学)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制作花灯的乐趣,也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杨梓晴(新塘沙塘中心小学)

我们穿着汉服制作灯笼,还拿着自己做的灯笼去游街,可有意思了,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温芯悦(新塘沙塘中心小学)

做花灯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既需要动手,还需要动脑。自己亲手制作花灯真漂亮啊!

李槿希(新塘沙塘中心小学)

小记者亲子 邂逅非遗 体验国潮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2月24日上午,本报组织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及普贤小学小记者亲子,走进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观赏掌中木偶戏、高甲戏表演,猜灯谜赢花灯,欢喜过元宵。

活动现场,闽南古厝造型的舞台两侧挂满了元宵花灯,五颜六色的灯笼下藏着卡片谜题。小记者亲子穿梭其中,热情参与,争先恐后取下谜题兑奖。

除了猜灯谜外,当天,小记者亲子还“邂逅”了非遗文化。瞧,舞台中央矗立着一块黑色幕布,伴随着背景音乐,幕布上方出现了几只栩栩如生的木偶。原来是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们给大家送祝福来了。演员们轮番登台,带来了《欢庆》《沙弥弄牌头》《公子游》等经典剧目表演。木偶在演员的灵活操控下,一举一动栩栩如生,活泼、夸张、诙谐的肢体语言引得大伙儿捧腹大笑。

掌中木偶表演刚谢幕,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演员又登台了。《赏花》《管甫送》《骑驴探亲》,一连三场高甲戏表演令小记者亲子大饱眼福,现场掌声雷动。

当天,小记者亲子还上台同非遗传承人近距离互动,沉浸式体验泉州非遗文化,度过了一个欢乐而有趣的元宵。

报头我来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