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亲子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如何度过充实愉快的寒假?

这份家庭教育攻略请收好

人物名片 何秀凤 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晋江市家庭教育领衔名师

“一放假,家里的熊孩子似乎被打回了‘原型’,做事拖拉、晚睡晚起,一言不合就想看手机……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斗智斗勇。”本周起,孩子们喜提40多天的寒假生活,如何让孩子过个充实、快乐、健康的假期呢?就此,记者采访了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晋江市家庭教育领衔名师何秀凤,为家长们分享实用的干货,快来收下吧!

树立劳育观念

01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不管是在体能运动、语言发展、社会交往、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提升。比如,在幼儿园内他们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包括整理图书角、生活区、盥洗室,参与种植、养殖、照料小动物等,不仅能够做到自我服务,还能够服务班集体和幼儿园。”何秀凤介绍道,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一件粗浅的“工作”,有效、科学的引导能够助力孩子快速成长。

然而,放假回家后,许多家长会担心孩子不会做、帮倒忙,或者舍不得孩子动手。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你“中招”了吗?“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年龄小,认为一些家务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在使用一些工具时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受伤;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只会越帮越忙,凡事包办代替;当然,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多弹会儿琴、多看点书、多学一些技能等,都比参与劳动更有意义。”何秀凤认为,家长在劳育方面的观念单薄,一定程度上也剥夺了孩子参与劳动的权利和机会,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一些本领退化,出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

“劳动不仅是动手出出汗,还是个劳心劳力的过程。在动手过程中,孩子会去创造、思考,能够以劳育美、以劳健体、以劳启智,在劳动中不断成长。比如,在幼儿园开展的‘我是小木工’的劳动中,孩子想要帮小猪盖房子,就需要学习测量技巧、空间建构,以及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从一次次失败中获取经验,并不断尝试团队合作。”何秀凤介绍道,美好的生活都需要靠双手去创造,孩子在家中习得的劳动技能,对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所帮助。

创造劳动场域

02

那么,家长该如何为孩子营造能动手、会动手、爱动手的劳动场域呢?何秀凤认为,因为孩子年纪还小,家长一开始可以通过陪伴和引导,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和空间,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提升孩子的劳动技能。

首先,家长可以尝试陪伴式劳动。通过亲子劳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比如一起扫地、整理书籍、打理花草、照料家中的宠物等。

其次,家长可以尝试激励式劳动。比如,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情后,家长不吝啬对孩子的夸赞,把孩子一些良好的行为和家人、好友交流,让孩子认为劳动是一件非常光荣且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提升孩子劳动的内驱力。

再次,家长可以尝试游戏式劳动。比如,陪小龄段的孩子一起收纳时,可以“送某某东西回家”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当然,对于中大班的孩子还可以积攒的方式,实现“任务打卡”后可满足孩子一些心愿。

“大班的孩子还可以做一份寒假劳动计划书,规划每天要完成的‘小任务’,比如自己绑鞋带、拉拉链、系扣子、整理书包等,这些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养成,能够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何秀凤告诉记者,二实幼在此次寒假中推出“新春纳福”的打卡活动,孩子们可以收集健康福、学习福、成长福、感恩福和新年福,以集五福兑礼品的方式促进家园共育,鼓励孩子们过个快乐充实、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年。

注重亲子陪伴

03

“这个寒假,家长可以列一份‘生活小达人’通行证,跟孩子共同探讨一起要做的事情有哪些,每当孩子完成一项时就打钩,最后再一起看看寒假里做了多少,孩子得到了哪些成长和发展。”何秀凤提醒道,在假期里除了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各方面技能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引导孩子过一个健康的假期。

在视力保护方面,家长要注意控制孩子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连续性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15分钟;在居家安全方面,要及时给予孩子防火、防电、防水等方面的教育;在食品安全方面,逢年过节尽量减少摄入一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三餐尽量规律进餐。当下,孩子的龋齿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建议家长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饮食观。

“在这个假期里,家长能够暂且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来,可以有意识地开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指家长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不边陪伴边打电话,或是人在场心在手机。”何秀凤建议道,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搭积木、做游戏等。在浸润式的亲子陪伴中,和孩子同频共振,一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良好的互动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还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自信心。

延伸阅读

何秀凤告诉记者,二实幼针对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列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居家劳动指导要点、学习品质目标,从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两大路径,明确了23条幼儿家庭劳动内容,涵盖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个维度,从一日生活、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种养、游戏等多领域、多场景,给出“我会做、我要做、我想做”具体化、游戏化的教育建议。

比如,小班孩子爱模仿,喜欢模仿家人做事的动作,且有较强的动手尝试需要,家务劳动可以提高自我意识为主。中班孩子做事的有意性增强,能够接受父母的建议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喜欢独立做完一件事情,此时家务劳动应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大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前阶段更独立,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行为,此时家务劳动应注意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

有时候家长会疑惑孩子在幼儿园里怎么那么棒,就此,建议家长也按照孩子在园内可以做到的标准来引导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建议家长学习做智慧型的父母。比如,在和孩子收纳、整理衣服时,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衣服的款式、长短、颜色等进行分类,孩子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会数量和分类,劳动的智慧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起来的。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