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晚晴·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寒假将至 警惕孩子“网络成瘾”

健康课堂

“打游戏能打一整天,看书半小时就累。”“周末的时候,孩子常常会拿奶奶的手机刷短视频,怎么劝、怎么骂,都不听。”……上学期间,很多孩子接触手机、电脑、平板等网络世界的时间尚少,一旦进入寒假,家长朋友又该如何规避孩子网络成瘾?本期健康课堂,我们邀请了晋江市第三医院儿童青少年临床心理康复科负责人倪清碧主任,为大家科普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

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世界既光鲜亮丽,也陷阱丛生。用得好,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获取知识;用得不好,则会让人沉迷、无法自拔。对于尚不具备完全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一些成瘾性网络游戏会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倪清碧介绍。

网络成瘾,指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指在无成瘾物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我国学生的网络成瘾率约为12.2%,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据悉,网络成瘾的原因有网络自身诱惑、家庭环境的影响、上网者自身因素(性格内向敏感、交际困难的人由于在现实中难以自我实现,转而从网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等因素有关。其次,与应对方式有关,有些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件时,会到网络世界中去宣泄或逃避。研究显示,长期上网会使大脑内的“内啡肽”水平升高,导致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较前更为严重。

倪清碧坦言,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大。成瘾者过度沉迷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真实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混乱。日常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减少、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神难以集中等;严重者可出现免疫力下降、身体越来越虚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可合并情感障碍、抑郁、焦虑或典型精神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

建议这样防治网瘾

首先,应加强自我管理。保持正常规律生活,娱乐有度。每天应至少抽出2~3个小时与同学、家人进行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上网前预先明确上网目的,严格遵守预定时间。其次,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作用。家长和学校要向孩子传授正确的网络知识和使用方法,让孩子全面认识网络。与孩子协商,安排好学习和上网时间。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鼓励或者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鼓励孩子多交往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给他们提供交友的方便和支持。

儿童青少年发生不良情绪时该如何应对?倪清碧建议,“青少年发生不良情绪时,可以应对的方法有很多。你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宣泄,比如,找好朋友倾诉、跟爸爸妈妈说说;找信任的老师或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转移注意,听音乐、阅读文学作品、旅游观光;适度增加户外运动;自我放松训练,深度呼吸、静坐冥想;必要时,寻求临床心理工作者的帮助,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家长方面,倪清碧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她表示,沉迷网络,会让孩子忽略现实中更重要的东西,会让孩子丧失前行奋进的动力。一味地打骂孩子,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不妨做一个好的听众,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学会倾听做安静的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天地,不做控制型父母。这些或许是父母可以更好地陪伴青少年成长的好办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