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柯国笠) 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高度智能化的鞋生产车间,究竟能把“做鞋”这件事做到何等极致?
9日,记者走进位于晋江陈埭镇的博璋智能科技生产车间。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通过机械手臂、传输设备,以及高适配性的软件体系进行,实现了鞋的智能化集约式绿色生产。
鞋楦嵌入记录鞋型数据的RFID芯片,智能机械臂实时读取数据,自动无模压底机搭配机械臂实现无差别压底……无须停机,就可以实现多种鞋型、不同鞋码同时生产和无缝切换。这,就是博璋智能在制鞋行业率先打造的超级柔性智能制鞋生产线。
制鞋生产环节复杂,材料方面又有飞织、网布、帆布、尼龙等多个类型和组合,因此,传统生产流程的标准化难度很大,标准化基础上的智能化柔性生产更是难上加难。
“直指行业痛点,这套智能成型生产线搭载了线外三维视觉机器人模拟系统,大大提高了鞋生产的标准化,具有喷涂精度高、速度快、质量稳定、环保可持续等优势,运动鞋、行走鞋、休闲鞋、健步鞋、登山鞋等,都能在这条线上同步成型。”福建博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文辉告诉记者。
而生产线整体智能水平的跃升,并未提升一线生产的操作难度。站在操作台前,“95后”生产员工蒋于松简单地点击了几个选项,机械臂就开启新一轮的喷涂操作,并实时记录下生产数据。“就是‘傻瓜式’操作。我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培训不到一周,就能熟练操作了。”
除了使用方便,博璋柔性智能生产线还实现了“提质增效”。据测算,该生产线可减少用工约50%,节省接着剂约30%,一条生产线10小时可生产超过2300双鞋。此外,该生产线还引入废气回收处理等系统,有害气体、废水等都可以通过系统集约化处理,实现绿色、达标排放。
近年来,晋江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新”求“质”,博璋智能生产线的落地,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晋江千亿鞋服产业的优质土壤。
2023年12月,博璋智能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签订5G+智能制鞋装备战略合作,将推动5G信息技术在智能生产线环节的全覆盖,实现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只有大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才能改变鞋服产业现状,提高生产力。”陈文辉说,在晋江“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发展目标指引下,“我们有信心通过柔性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助推晋江制鞋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