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保本高息”不可信

业内提醒:切勿贪图“便宜”因小失大

听到“保本高息”“稳赚不赔”时,你会被打动吗?近年来,以“画饼式”“卖瓜式”为代表的金融骗局层出不穷,利用虚假项目,辅以“新科技”为诱饵,让不少人上当受骗。

“宣扬所谓的‘保本高息’本身就是圈套。”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行以来,刚性兑付已不复存在,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收益本身就意味着高风险。

此前,就有相关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罗列出“保本高息”的常见惯用手法。

“画饼”式。不法分子会通过编造虚假项目,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他们会用尽力气画一个又大又圆的“饼”,编织一个或多个尽可能“高大上”的项目,比如以“新技术”“新政策”“区块链”等为幌子,描绘一幅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把参与人的胃口“吊”起来,让其产生“机不可失”的错觉。

“卖瓜”式。不法分子会通过高调造势宣传,以蒙蔽消费者双眼。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宣传上一掷千金,拉大旗作虎皮,如举办专家讲座、产品推介会、组织旅游考察等,并邀请各类媒体进行报道。在资质上,不法分子往往宣称自己有政府或国企背景,与多家银行签署资金存管协议,甚至会展示伪造的“红头文件”或歪曲正式文件内容等。

“传销”式。不法分子会利用亲情诱骗,以消除消费者顾虑。他们有时会采取类似传销的手法,通过返点、分红等方式给参与人一些“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投进去会有可观的收益。许多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掏出,还拉拢亲朋好友加入,使得参与人数迅速增加,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业内人士支招

“购买理财产品时,理性选择十分重要。”晋江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注意查验相关机构及销售服务人员是否具备金融经营、从业资质。对于陌生领域的金融投资,应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理,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

资管新规实行以来,刚性兑付已不复存在,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一些宣扬“保本高息”的金融产品,就极有可能是投资骗局。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切勿“随大流”和冒险投资。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