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4-5联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晋江2023年 “十大市民关注事件”开始投票

24件入围事件敲定 快来选出你支持的

01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首次写入中央文件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文件,成为引领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标杆,晋江吹响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时代号角。

02 万众一心抵御最强台风“杜苏芮” 7月28日,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以15级的强台风登陆晋江沿海。这是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正面袭击晋江的最强台风。晋江全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第一时间激活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最快速度转移3.4万名群众,两天内基本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实现了“零亡人、少损失”的目标。

03 晋江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工业百强县排名跻身全国第三 中郡研究所发布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晋江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三名;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23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上,晋江在论坛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中位列第三名。

04 晋江设立“企业家日”“人才日”“乡村振兴日” 作为民营经济重镇,晋江市委、市政府首次设立“企业家日”和“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及各类人才。同时,晋江设立首个“乡村振兴日”,举办系列活动展示全市乡村振兴成果,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

05 晋江开展“重返北大问道之旅” 2003年,即“晋江经验”提出翌年,晋江市委、市政府联合北京大学举办“北大总裁班”,开启了“政、企、学”界同频互动的成功实践。20年后(2023年9月16日—18日),晋江市委、市政府组织150多位民营企业家重返北大问道。晋江海内外一心、政企学协力,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进一步提振信心,推动企业家精神代际传承。

06 福厦高铁泉州南站正式投用 9月28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运营,位于晋江永和镇坂头村的泉州南站也在当天正式投用,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也为高铁新区站点区域及周边连片发展插上翅膀。

07 福建和敏医院开工建设
3月15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在晋江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全资捐赠20亿元建设,选址于晋东新区,计划总床位1000张,预计2026年上半年竣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将打造成为一所公立三级综合医院。

08 晋江健儿亚运会金牌数创历史新高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晋江籍体育健儿共收获5金2银1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林超攀、陈情缘、黄芊芊、陈芳佳等4名晋江籍运动员参加8个项目比赛,奖牌获得率100%。

09 国际篮博会、全国“村BA”东南赛区比赛在晋江举行 11月8日至12日,2023国际篮博会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观众3万人次,10多名篮球及跨界明星参与,并且在线上创造了超过8次热搜和“15亿+”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此外,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东南赛区比赛在晋江举行,引发一波篮球热潮。据统计,全网推送阅读量过亿,每天现场观赛人数超4万。

10 梧林传统村落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正式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梧林传统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风貌建筑89幢,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此前,梧林传统村落已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1 晋江获评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发布,晋江市获评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县(市)。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晋江坚守主业,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今拥有7000多亿元的工业底盘,超过30万个市场主体。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着人才、人口、人气的聚集,晋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12 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建设全面起势 6月2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晋江市分指挥部揭牌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半年多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建设全面起势,晋江举全市之力“再造一个晋江”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集成电路产业园、金井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和跑马路、南天南路、檗谷南路、景观北路等多个项目和道路的建设备受瞩目。

13 晋江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 8月,晋江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突破30万户,同比增长11.29%,占泉州市经营主体总数的20%,位居全省县域首位。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晋江全市每万人经营主体拥有量1455户,平均每7人就有1个“老板”,每21人就有1家企业。

14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落地晋江 今年,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落地晋江,这也是香港理工大学走出大湾区建立的第一所研究院。研究院重点聚焦纺织科技、创新食品、微电子、科创服务与政策研究等领域,规划建设四大研究院,联合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以期打造成面向未来、接轨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15 晋江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今年,晋江市中医院急诊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晋江国家级专科“零”的突破。晋江市中医院急诊科创建于1984年12月,2011年1月更名为急诊医学部,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福建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006年起,该科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16 三创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5月30日,三创园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系晋江首个。该园区是晋江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目前,已有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硬创空间、中科院等12家高能级科创平台先后入驻,为园区科创孵化和产业升级发展植入“高、精、尖”智慧引擎。

17 晋江经济开发区上榜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公示名单 11月,工信部对“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进行公示,晋江经济开发区上榜“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近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进绿色开发区建设。目前,晋江经济开发区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3家,国家级绿色产品设计14个。

18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晋江举办 中国机器人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专业水平最高的机器人竞赛。本届大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赛高校、参赛选手最多的一届,共吸引来自全国260所高校的1084支队伍和49所中小学的89支队伍参加,5426名优秀选手携最新项目同台竞技。三天赛事,共吸引数万人次线下观赛。

19 2023特步晋江马拉松赛成功举办 12月3日,由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经济报社承办的2023特步晋江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的1.5万名跑友齐聚晋江,以脚步丈量“最美赛道”。作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晋江马拉松赛从2016年首届举办至今,凭借优质的赛事服务,备受广大跑者的喜爱,已然成为体育之城晋江的招牌名片,影响力逐渐扩大。

20 晋江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创建示范活动。晋江作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之一,始终紧扣“节约集约用地、高效利用土地”这一主线,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推动节约减量、集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21 晋江“牵手”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十院有着110多年的办院史,是全国首批“三甲”综合医院之一。10月14日,晋江与上海十院共同签订《共建医疗联合体协议书》。上海十院还分别与晋江市中医院、晋江市第二医院、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签订合作协议。

22 晋江设立全省首个县级文物保护基金 9月27日,晋江市文物保护基金正式成立,系全省首个。该基金由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发起,在晋江市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公益慈善基金,主要用于晋江市文物保护工作。利郎(中国)有限公司向晋江市文物保护基金捐资200万元,助力文物保护。

23 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季延中学等名校分校区正式招生 今秋开学,晋江一中池店校区,养正中学开发区校区,季延中学罗山校区、新塘校区纷纷迎来首批新生。名校分校区的开办,显著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的问题。

24 陈埭民族中学升格省一级达标 4月,陈埭民族中学成功晋升为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该校是泉州市唯一一所民族完全中学和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校,获评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其在多样化特色办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民族和融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融合)。

2023年,晋江大事、要事、好事多,哪些才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生活在晋江的你,关注晋江发展的你,最有发言权!即日起,2023年“十大市民关注事件”评选活动开始投票。

自2023年“十大市民关注事件”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热情推荐,最终有24件进入公众投票环节。入围的事件涵盖城市、产业、民生、文化等方方面面。既有关系晋江荣誉的大事,也有关系百姓利益的实事,还有关系晋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喜事。

哪些事件将入围“十大”,投票权在你手中,快点拿起手机,为支持的事件打CALL吧!本次投票时间为12月26日至31日;投票方式:关注晋江经济报官方微信,输入“十大关注”即可进入投票页面。公众投票结束后,将进入评委评议阶段。最终的“十大市民关注事件”将综合微信投票和评委评议产生。谁将进入“十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