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怡
(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六年4班)
我的家乡内坑镇吕厝村坐落在美丽的九十九溪旁边,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的路了。
泥泞不堪的黄泥路,路边有一大片在风雨中飘摇的稻子——那是爷爷从前走过的路。
两米宽的水泥路,路边有一大片在阳光下金色的稻田——那是爸爸走过的路。
宽敞美丽的水泥路,路边矗立着一排排高高的大树——这是我现在走的路。
那都是同一条上学的路。爷爷经常对我说:“在我小时候,走的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人走在上面一步一滑,走没几步两只脚到处都是泥浆。一不小心还会摔得浑身都是黄泥巴,脏兮兮的。你很幸福,现在条件这么好,你可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我看到爷爷眼中写满了沧桑和艰辛。
爸爸上学时条件好多了,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虽不宽,只能过一辆车,但是干净了,走在上面鞋子不容易弄脏。但是爸爸告诉我:“知道我读书时最怕经过哪段路吗?就是屠宰场、瓷砖厂门前的那段路。最怕晴天了,尘土飞扬,一阵风吹来,还能闻到屠宰场飘来的臭味。但那时候,我们比爷爷小时候好多了,上学时经常和同伴约着骑自行车去,大货车也越来越多了。”
回想我刚出生的头几年,回家的路依然是窄窄的水泥路。我读一年级时,因为九十九溪田园风光建设项目的实施,这条路就改头换面了。2米宽的路面变成了6米多宽的水泥路面,可以同时容纳3辆车经过。路的两边种下了一排排整齐的大树,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歌唱人们的幸福生活。
同一条上学路,不同的上学人。路越变越宽,生活越来越好,最终,我们走在幸福和谐的大道上。
指导老师 柯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