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茜
乡村展新貌,振兴正当时。如何补齐农村产业发展短板,打造晋江农业农村新风貌?今年,晋江市政协将《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塑造农业农村新风貌的建议》列为2号重点提案。
提案中,委员们认为,由于历史和产业结构的原因,晋江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晋江虽有着民营经济发达的比较优势,但这一优势尚未在引领带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对此,提案提出,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打造集体经济发展引擎;挖掘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民营经济比较优势,形成产业辐射带动;强化国有企业示范带动,拓宽乡村振兴路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乡村振兴造血功能等建议。
晋江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组织提案承办单位、提案者、提案办理单位以及有关界别、联络组委员前往安海镇上垵村和坝头村溪边自然村视察,详细了解村庄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实地感受新农村风貌。
该重点提案也得到有关承办单位的重视与落实。接到提案后,晋江市有关单位积极开展提案沟通与答复工作,抓好任务分解,各责任单位通力协作,并做好与提案者沟通和汇报工作,获得满意评价。
为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晋江实施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重推动2022年底村财收入20万元左右的110个村(社区)抓紧策划、落地集体经济创收项目。截至12月20日,全市38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27736.5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52.17万元,同比增长10.57%;村平均收入为72.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98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有380个村,占比100%,其中达50万元以上有260个村,达100万元以上有78个村。
晋江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东石镇获评全国农业特色产业强镇,新增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计20个村被评为泉州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3个);举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东南赛区比赛、省村BA赛,进一步擦亮东埔篮球等乡村名片。
为挖掘闲置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综合利用,晋江开展“未耕地”核查整治,策划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总面积3000亩,力争年底前基本建成。晋江还成功举办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设计竞赛活动,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和城市田园综合体——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大盈溪安平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乡村片区优化提升目标,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利用。
同时,晋江稳步开展“百企帮百村、乡贤促振兴”行动,推动一批“乡贤促振兴”项目落地,策划77个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全市成立各级乡村振兴社会组织12个;设立首个“晋江乡村振兴日”,举办系列活动展示全市乡村振兴成果,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精心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42名、县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7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8家)。以获得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为契机,实施渔港经济区项目,推进现有近60家水产加工企业提质增效。加强紫菜产业特色优势,“晋江紫菜”被列入全省十大渔业品牌。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此,晋江强化涉农金融供给,加大涉农贷款投放,优化乡村金融服务,丰富涉农产品体系,同时推动金融信用村镇创建,进一步培育乡村振兴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