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服用止咳药后 如何喝水有讲究

健康话题

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把“喝咳嗽药后要不要喝水”的讨论送上了新闻热搜。本期健康话题,让我们讨论关于喝咳嗽药后喝水的那些事。

有人说,服用止咳药后需暂缓喝水,不过,有一些祛痰药则需要多喝水以便稀释痰液,帮助排出。其实,用药喝水学问很大,药物不同,喝水多少有不同讲究。那么,跟随记者的步伐一起来瞧瞧。

服用这些药后要少喝水

据了解,止咳类药物、润喉含片、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苦味健胃剂、止泻药、抗利尿药、含漱剂及其他类药物,服后要少喝水。

而其他类药物主要指的是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硝苯地平片及卡托普利片(用于紧急降压时)等,服药时不可咽下,也不要吞服,更不能喝水。最好嚼碎后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直接吸收药物入血,发挥最大、最快的效果,用水送服见效慢且易使药效大打折扣,起不到急救的目的。

服用这14类药后应多喝水

“感冒药、祛痰药、平喘药、通便药、驱肠虫药、利胆药、抗尿结石药、抗痛风药、电解质、双磷酸盐、注射疫苗、造影剂、化疗药物、易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药,服用这14类药物后要多喝水。”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组组长颜少伟表示,针对此时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现状,若市民朋友出现感冒症状,服药后也要多喝水;症状严重需用药,常用如快克(复方氨酚烷胺)、日夜百服宁(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Ⅱ)、芬必得(布洛芬)等含退烧镇痛抗炎成分药物,不仅要用200毫升温水送服,用药期间也要多喝水,特别是长期大量用药,多喝水以加快药物和毒素排泄。发烧时要比平时多喝水,促使排汗排尿,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细菌病毒迅速排泄,也可预防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另外,大家做体检时若做增强CT或血管造影检查时需注射造影剂,检查后就要多喝水促进代谢,促使造影剂排出,以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检查后,还可多吃流食或清淡食物,多食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过敏体质患者,特别是海鲜过敏者,在检查前要向医生说明。

服药喝水有讲究

一般情况下,中医建议,一天喝1000~2500毫升水,但具体喝多少水,还受季节、地域、个人身体状况的因素影响。

“通常服药时喝60~100毫升水比较合适。有些药物需要多饮水,一般在200~300毫升。对食管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应喝200毫升以上的水。服用胶囊类药物,应喝足量的水,约100~300毫升。”颜少伟提醒,若病人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水肿等疾病,需控制水的摄入量时,服药时喝水量要听取医生意见。总之,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清楚的可以寻求专业药师的指导。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