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4-5联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拽一把狗尾草 放飞少年的心

11日上午,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晋江经济报2023小记者亲子徒步活动在晋江市紫帽镇紫湖郊野公园举行。千余名小记者亲子携手徒步,感受前行的力量,共同完成5.8公里的挑战。本报记者 蔡红亮 欧阳霆 刘泽宇 蔡培仁 董严军 陈巧玲 秦越

有朋自远方来 “东道主”以诗迎客

“永无止息地运动,应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一切都因你而生动……”活动开始前,来自晋江紫帽中心小学的吴梓恒、张昕瑶、苏雯铮、郑宸、王一淳、王悦菡、陈玥颐等小记者带来了诗朗诵表演《波浪》,深情动人的表演收获现场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波浪》的作者——中国著名诗人蔡其矫的故乡就在紫帽,选择这个节目可谓有心。紫帽中心小学小记者站辅导老师卓小仃说:“我们学校的小记者作为‘东道主’,借着这首诗欢迎所有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希望这首诗搭配紫帽美丽的风景,能让更多人了解紫帽。”卓小仃告诉记者,有不少小记者因为没能参与表演而感到遗憾,“希望下次来紫帽组织活动,我们可以组织更庞大的表演队伍,来欢迎大家!”

当天,紫帽中心小学小记者站还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徒步“小军团”参与活动,他们高举着写有校名的牌子,十分抢眼。

特别嘉宾献唱 勉励小记者勇敢奋斗

活动前的演出,不仅有紫帽中心小学小记者站、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小记者站选送的节目,还有两位特别嘉宾带来的歌曲演唱《星辰大海》。表演者之一的张宇是晋江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声乐指导教师,她在2023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开幕式上演唱过赛事主题曲《Let’s Goal》;另外一名表演者是来自梅岭平山实验小学的学生陈沐熙,她曾参加过杭州亚运会推广歌曲《To Win》的MV拍摄。

当天,因为嗓子不舒服,张宇演唱时几乎发不出声音,但被现场的热烈氛围感染后,她尽最大的努力放声歌唱。一走下舞台,张宇就被热情的小记者团团围住,让她十分感动。张宇告诉记者,希望用《星辰大海》这首歌与小记者共勉:“一切美好和希望,就如徒步中迸发出的拼搏奋进精神一般。只要我们勇敢去追求、去奋斗,就一定会有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社会组亲子家庭 感受小记者活动魅力

“小记者活动举办得挺好的,很有意义!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会多带孩子来参加。”完成5.8公里的徒步后,报名社会组的张女士在终点处领取了精美纪念牌,并帮女儿拍下了许多活动照片。

本次小记者亲子徒步活动,不仅是小记者亲子家庭的福利,也吸引了众多非小记者亲子家庭的关注和参与。活动报名时,本报特别设置了小记者组和社会组,让非小记者亲子家庭也能加入到活动中来。

张女士是晋江东石中心小学周锶涵的家长,她说:“我的很多亲戚家孩子报名了小记者,这次就跟着一起来感受。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很开心,欣赏美景、放松心情、收获满满。”

徒步活动当天,随着身穿红色马甲的小记者陆续抵达签到,现场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人群中,参与社会组的亲子家庭渐渐融入其中,感受着小记者活动的精彩。

“妹妹听说姐姐(小记者)要来紫帽徒步,很兴奋地表示想来参加,我就帮她报名了社会组。”活动现场,晋江安海庵前小学的小记者家长朱秋芳带着大女儿完成小记者组的签到后,继续来到社会组帮小女儿签到,领取到了小记者专属书包。朱秋芳表示,自己带着孩子参加了许多次小记者活动,觉得都举办得不错,这次带着小女儿体验一下徒步的过程,让孩子收获自己的感悟。

被包围索签名 蓝天救援人员受追宠

本次徒步活动,有一小段路线需穿过紫湖水库堤坝。由于堤坝两侧还没有安装护栏,虽然拉了警戒线并安排了志愿者守护,但为做好活动安全保障,活动还是邀请了3名晋江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其中2人为国家水上救生员。没想到,晏启、张家仙、杜晓航等3名救援队员竟成了小记者们追捧的“明星”。

当日上午9时许,出发的徒步队伍来到紫湖水库堤坝,“哇,他们好帅。”看到戴着蓝色头盔、穿着蓝色马甲、挂着对讲机、背着救援装备、全副武装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小记者和家长们都忍不住赞叹。这时,一名小记者鼓起勇气,拿着笔和本子走到晏启面前说:“叔叔,可以在本子上给我签个名吗?”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现场的小记者们竟不约而同地将晏启团团围住,递上本子和笔,一个接一个地索要签名。“我3个签名都要到了,你要到了几个了?”小记者们签名时还不忘炫耀一番。

“这就是从众心理吧,感觉压力很大。”晏启有些哭笑不得地说,这还是他第一次被人索要签名,还一下子签了那么多个,有些受宠若惊。

为什么想要找救援队员签名呢?来自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梅岭校区三年级的张艺馨回答单纯却又不同:“因为他们很帅,是专门救人,保护大家安全的,他们是英雄。”

家长、老师真热心 组团包车来报到

参与活动的小记者们来自晋江各地,如何出行成为家长们关注的话题。

活动当日,场内人潮涌动,场外也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大家纷纷选择自驾送孩子来参加活动。除此之外,记者也在现场看到了几辆大巴车。经过了解,原来是热心家长和小记者辅导老师牵头组织了包车服务,送小记者们前来报到。

“我经常参加小记者活动,自驾一般是首选。这次徒步活动,孩子学校有几十个小记者参加,于是就想着租用一辆大巴包车出行,方便些。”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小记者关辰磊的家长说,她与其他几名家长沟通后就立马决定使用包车出行的方式。随后,这位热心的妈妈不仅承担起了费用收集、名单核对的工作,还在活动当天带上扩音器为大家做好指引服务。辰磊妈妈说,大家都是家长应该互相帮助,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开心最重要。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还在火热征集的时候,晋江内坑三民中心小学的辅导老师黄珊珊就开始了解小记者参加活动的情况,在微信群里发起了接龙。黄珊珊说:“这次活动,我们学校共有8组小记者亲子家庭参加。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决定了包车出行的方式,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活动当天一早,三民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亲子家庭齐聚学校门口,快乐出发,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徒步中“惊喜”不断 小记者直呼“过瘾”

徒步紫湖郊野公园,除了享受沿途的生态湿地、景观栈道、观景平台、生态绿植广场、亲水道路等美景,本报还精心准备了校长寄语展板、小记者月月大事记展板、能量补给点和纪念牌等“惊喜”。

当日,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的几名小记者组团参加活动,在小记者月月大事记展板前留下了一张合影。看着主办方梳理的2023年小记者活动精彩回顾展示,小记者康紫煊兴奋地说:“原来小记者活动这么多姿多彩,很开心来参加这次徒步活动,我要努力抵达终点,享受徒步的乐趣。”

“看到校长送上的寄语,我们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一股力量油然而生。”11月8日是中国第24个记者节,主办方还秘密策划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广大小记者——邀请部分学校校长为孩子送上寄语与节日祝福。活动现场,小记者们纷纷围绕着这些校长寄语展板进行打卡拍照,脸上写满了自豪。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小记者施凯文表示,这份寄语饱含了校长对我们的鼓励与期许,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向前,感受徒步的快乐,领略秋日的美好。

终点处,小记者们完成5.8公里的徒步后欢呼雀跃,领取到了一枚精美的纪念牌及一盆绿植。家长纷纷表示,与孩子一同出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一次意义深刻的体验。

徒步运动真欢乐 还有绿植带回家

“哇,这绿植实在太好看了,我要带回家好好养护!”完成徒步挑战,小记者们纷纷领取了精美纪念牌,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一盆精致的绿植盆栽。大伙儿拿到手,爱不释手,胸前挂着纪念牌,双手捧着绿植,站在终点处,让爸爸妈妈给自己拍照留念。

记者了解到,这份“惊喜”是晋江市绿化办、晋江市林长办送给小记者们的一份特别的记者节礼物。

“趣郊野,森呼吸。正值晋江市‘全民动员绿化晋江’义务植树推进月,孩子们也是晋江的一员,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一起建设绿色晋江。”晋江市绿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他们为小记者准备了仙人掌、多肉等绿植,每一名参与活动的小记者人手一盆,为晋江添抹绿。

除了绿植之外,当天,晋江市绿化办、晋江市林长办还在现场展示昆虫标本,吸引了众多小记者驻足观察。另一侧的古树名木科普同样颇受大伙儿喜欢,展板图文并茂地向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亲子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科普古树名木保护知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科普大餐。

“绿植很好看,昆虫标本很有趣,我还学到了很多古树名木知识,收获满满!我会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同学、家人,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爱绿护绿。”晋江紫帽中心小学小记者蔡楚涵说。

完成徒步后 小记者现场书写感受

完成了5.8公里的徒步,小记者亲子家庭有的拿着集章通关卡领取纪念牌和绿植,有的拿着小面包和矿泉水补充体力,有的忙着在终点背景板上拍照打卡……而来自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桥南校区三年3班的柯玥伶,则选择和同学一起拿出本子,抓紧记录徒步沿途遇见的人和事,写下活动感受。孩子们认真书写的身影,成为活动现场一处别样的靓丽风景。

“一路上,我看见了很多东西,五颜六色的野花、微波荡漾的湖泊,还有对我们微笑的志愿者……”在柯玥伶的本子上,字迹端正地写着她的感受。她笑着说,觉得紫帽的空气要比城市更加新鲜,这里的鲜花更香,以后还想再来。

同班同学赖奕含也开心地说,参加徒步活动既有汗水也有快乐,特别是参加了大小记者见面会,让她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做好小记者的工作。今后,希望通过写作、主持等形式把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告诉大家,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小记者队伍中。

“他们几个小朋友走到终点后就自己组织开始写感受了,我们从不勉强孩子能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多才多艺。”家长陈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孩子因为参加一个活动变得如此兴奋和激动。孩子一向比较开朗,喜欢和人沟通交流,也喜欢写作和摄影,希望通过活动能让她交到更多朋友。

小记者感言

这是我第一次徒步。一开始,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健步如飞。慢慢地,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像灌了铅一般,小腿逐渐酸胀起来。但是我不肯放弃,仍坚持着前进。在我到达终点得到纪念牌的那一刻,满身的疲惫烟消云散,再回想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解东升(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培基校区)

最后,我们抵达了终点,获得了纪念牌和绿植!这是一个又温馨又欢乐的活动,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徒步5.8公里,我学会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勇气,这就是我在这个活动中的最大收获。熊名娇(晋江英林达德小学)

这次活动,我和妈妈一起来参加。我们一边欣赏着湖边的风景,一边聊着天,非常愉快,沿途还看到校长的记者节寄语。我喜欢这种活动,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亲子互动,还能锻炼身体。李子晨(晋江内坑三民中心小学)

徒步过程中,妈妈一路陪伴、一路给我拍照,这感觉真好。在我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是妈妈鼓励的话语给了我力量,让我成功抵达终点。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谢娅琪(晋江内坑三民中心小学)

“趣”郊野,“森”呼吸,我们在紫湖公园相见。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带给我无穷的心灵启迪,我似乎也从考试的失落中解脱了出来,知道今后如何穿过瑰丽的风景,走向理想的终点。

曾思怡(晋江内坑柑市中心小学)

本来担心自己走不完全程,但大家的兴奋及父母的鼓励,赶走了我的胆怯。沿途美丽的风景和同伴之间欢乐的气氛,伴随我走到了终点,这个活动真有意义。

黄诗丞(晋江内坑柑市中心小学)

第一次参加亲子徒步,挑战了5.8公里,既锻炼了我的身体和意志,也让我在绿水青山中,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童恩馨(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

大记者分享工作日常 小记者现场“取经”

特 写

记者的工作日常是怎么样的?采访都有哪些技巧呢?对于记者这个职业,小记者和家长都很是好奇。就在本次徒步活动现场,一场特别的见面会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当天一大早,就有不少小记者亲子守候在“大小记者见面会”现场,大伙儿可都是有备而来,采访本上已列好了一个个问题。看到这大阵仗,久经职场的四位大记者的情绪愈加高涨,迫不及待想要和孩子们交流一番。

“大记者们,采访有什么技巧吗?”作为小记者,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向大记者取经,自然不能错过。

听了这个问题,本报时政部记者沈茜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三点:“不打无准备的仗,任何采访,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包括对你要采访的事情、人物等背景要做好了解,并列好采访提纲。其次采访时要学会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在亲切自然的交流中获取信息。”沈茜还提到,采访提问时要具体一点,切勿含糊不清,确保能精准地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此外,她还鼓励小记者平日要多学多听多积累,这些都能成为自己日后采访的“法宝”。

说到这里,一旁的本报街镇部记者王昆火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今年5月,他完成了从编辑到记者角色的转换,开启一名街镇新闻记者的新生活。“跑街镇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要‘身入’街镇、‘心到’街镇,才能获得最鲜活的素材。‘身到心到’适用于所有的采访。另外,我觉得‘坚持’也很重要,坚持把一个题材做好、做透、做彻底,才会有更多好故事、好新闻。”王昆火的回答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一句“身到心到”成为大小记者见面会的金句。

本次坐镇现场的四位记者的工龄均已超过10年,经历了很多场次的采访。那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候呢?有小记者发出了疑问。

小记者话音刚落,本报专刊部记者黄海莲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了今年重阳节的一个采访——与晋江最长寿的老人、107岁的王美娥的对话,“探秘”王美娥的长寿秘诀和日常生活。报道一经推出,迅速收获读者、网友的广泛关注。

黄海莲提到,在与王美娥面对面采访时,她发现这位107岁高龄的老人很爱“美”,而这个结果便是从观察而得到的结论。“采访不能只停留在对话,还要善于观察,一些细节会让你的采访更丰富。”黄海莲表示,每一次的采访都是一次挑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很多变数,这就需要大家在平常练就扎实的采访功底,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这不是欧阳记者吗?”见面会的另一位大记者,很多小记者都不陌生——本报小记者教育部记者欧阳霆。

看到小记者们,欧阳霆止不住地快乐。与小记者打交道已有10余年的她分享了自己前阵子的见闻。多年前,英林中心小学有名小记者洪晓彬非常活跃,他的父母也很积极,经常带他参加小记者活动。久而久之,欧阳霆和洪晓彬的爸爸妈妈也很熟识。“我还记得那会儿洪晓彬妈妈还怀着宝宝,一晃,洪晓彬已经是中南大学的大三学生了,而他的弟弟现在也是我们的小记者。”欧阳霆直言,从业多年,自己最开心的是能见证那么多小记者的成长,她也期待未来能继续陪伴更多小记者的成长,和小记者们一起去创造更多的精彩。

“大记者们个个好厉害,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和大记者们学习,我会好好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记者。”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小记者郑乔滢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