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见义勇为模范 杜晓航

用大爱和专业 撑起生命的“蓝天”

晋江市瑞桐蓝天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份不同、岗位各异,但只要穿上队服,便有了共同的名字——“追光者”“逆行人”。每当地震、房屋坍塌、汛情、溺水等突发事件发生,他们总是主动请缨、冲在一线。他们,是民间救援志愿者。

来自晋江市瑞桐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简称“晋江蓝天救援队”)的杜晓航,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救援,用大爱和专业撑起生命的“蓝天”。

写遗书,对很多人来说是件难以想象的事。但是对于“90后”的杜晓航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一天内发生两次7.8级强震,最高烈度达到Ⅸ度(9度)。地震无情,大爱无疆。距离强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万里之外的中国晋江,杜晓航和他的四名队员开启“逆行”之路——挺进土耳其,提供专业救援。

这次地震是当地100年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之一,也是晋江蓝天救援队的首次国际救援。

“时间紧,任务重,救援难度大,我并没有太多把握可以平安回来。”杜晓航坦言,在出发前,自己给妻子留下了简短的遗书,便匆匆赶赴土耳其。

在这次救援过程中,他们要克服余震、低温天气、饮食差异、极端武装组织、宗教文化等重重困难和挑战。“每当遇到困难,想想家乡还有坚强的后盾,就没那么难了。”杜晓航说。

除了参与国际救援,杜晓航更多的是参与抢险救灾。

今年8月,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杜晓航和队友们全力以赴,坚守在一线抢险救灾,累计接报防汛抗台警情17起,共出动人员106人次,出动车辆28台,转移受灾群众10人,抢救转移群众资产若干。

2019年11月,晋江龙湖一名11岁女孩离家出走。得知这一消息后,晋江蓝天救援队立即组织9名队员带着搜救犬翻遍了整个村及村后大山,历时17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女孩。后来,小女孩的爸爸也成为他们的一员。

新冠疫情期间,杜晓航带领队员对晋江部分镇街、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进行521场免费消杀,面积10288万平方米;进入晋江市医院,连续执勤了80天。

……

这群普普通通的救援队员隐藏于平凡生活的角落,演绎着一个个感人故事。

杜晓航的本职工作是青少年特训机构的一名教官,有着丰富的应急救护实践技能基础。2017年1月,杜晓航成为一名公益救援队的志愿者。2019年,他在晋江正式成立蓝天救援队。同年,救援队参加应急管理部举办的全国首届社会力量大比武,并获得地震救援项目福建省第一名。

这些年来,晋江蓝天救援队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加入。现队内有志愿者、预备队员、正式队员共112人,由具备地震救援、山岳救援、水域救援、潜水救援、车辆救援、城市救援、深井洞穴救援、心理危机干预(针对各类自杀干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救援、防灾减灾培训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组成,是一支纯公益的专业综合救援队伍。

建队以来,杜晓航带领队员完成救援行动112起,大型群众活动安全应急保障12场,安全教育知识宣教、技能培训341场(受益人数42630余人),大型联合实战演练26场,防疫消杀521场(消杀面积10288万平方米),队内培训111次,重大节假日、汛期、台风期间备勤21次,发布寻人启事71则,市医院执勤80天,刺桐大桥执勤26天及其他相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共计1468起,出动人员5396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2739小时。

“我们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愿意为别人撑伞。”杜晓航说,队里的不少志愿者曾经也因家人发生意外接受过他们的帮助,在了解团队之后,志愿加入到队伍中来,把爱心延续。

“我将继续弘扬志愿精神,引领带动更多人做好事、行善举,让我们的城市充满爱。”杜晓航的这番话,代表了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平民英雄,以凡人微光彰显了大爱担当,传递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