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晋江博士协会换届 百名博士共话发展

让高级人才助力晋江腾飞

本报讯 (记者 李玲玲 秦越) 昨日是晋江首个“人才日”,也是晋江博士协会换届大会暨博士服务团成立的日子,158名博士专家齐聚晋江,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此次大会选举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为晋江博士协会荣誉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院长黄国英为晋江博士协会会长。

据悉,2012年,晋江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协会,开创了由博士人才组成社会团体的先河。10多年来,协会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实施“建言、助力、汇智、家园”四项计划,有力促进了人才资源与晋江发展的深度对接。如今,协会会员由成立之初的188名发展至现在的333名,分布在海外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2个城市,成为推动晋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当前,晋江正大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领军,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此次换届活动,晋江博士协会特召集相关领域博士,组建博士服务团,与晋江市发改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签约,在建设民营经济强市、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与晋江经济社会的交流互动、合作服务。为充分激发协会会员“推介晋江、牵线搭桥”的积极性,协会还从热心支持晋江发展的会员中聘任一批晋江市招商引才大使。

大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姚建年、黄国英及部分博士代表,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协会的收获,也表达了对协会未来发展的期盼和展望。

姚建年:

晋江“藏龙卧虎”,未来更大有可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晋江博士协会荣誉会长

晋江是我的家乡,没有谁比我更期待家乡得到更好发展。过去若干个10年里,晋江经济从一片荒漠发展成如今的产业高地,实属不易。这得益于晋江人“爱拼敢赢”的精神。每次回到晋江,我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但不变的是晋江对高端人才、对科技创新、对产业突破的渴望和决心。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需要的是发展;对于发展来说,最需要的是人才。早在10年前,晋江开创性地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协会,如今会员已达300多人,可以说是“藏龙卧虎”,未来更是大有可为。

晋江是一个创新创业的热土,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有广阔多元的市场资源,有亲清有度的营商环境,有爱拼敢赢的干事基因,有既深厚又亲切的人文环境。对想干事业的博士来说,晋江是一个友好的创新创业城市,对想发展的晋江来说,博士是一股有力的科研创新力量,博士协会是一个汇聚多方精尖智慧、极具爆发力的核心竞争团队,可以说三者是互利共赢的,我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典范。

当前,晋江正围绕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大抓科技创新,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我希望博士朋友们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融入晋江,聚焦核心技术,发挥科研专长,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这座城市抢占产业制高点。希望在外的博士们,拿出“锦衣不夜行”的气量,把更多项目、技术、人才等引回家乡、反哺家乡。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晋江博士协会打造成集人才、技术、项目、资本于一体的高水平对接平台,共同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黄国英:

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贡献博士力量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院长、晋江博士协会会长

对我来说,此次有机会继续担任晋江博士协会会长一职,这是莫大的荣誉,是对我充分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非常感谢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在10年前支持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协会,并且持续推动博士协会健康发展。

在活动现场看回顾视频时,一瞬间就打开了我10年的回忆。时光如梭,协会成立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转眼协会会员已经从188名壮大到现在的333名,一批博士人才已经从初创者成长为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与本地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越来越多在外的晋江籍博士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新晋江”博士扎根晋江、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家人。

在我看来,晋江博士协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层次高,成员当中不仅有学界大咖、企业领袖,还有未来之星,力量非常雄厚。第二是跨界多,博士们来自经济、教育、卫生、社会、法律、外交等各领域,他们能为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作为会长,我将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把博士人才技术优势与晋江产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贯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才引才,搭建更多政企交流平台和技术展示平台,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给予博士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给予晋江产业升级、城市提质更多的支持。

同时,我也呼吁会员们能够成为新时代“晋江经验”的实践者,相信晋江、推介晋江、服务晋江,吸引更多的博士踊跃投身晋江创新创业,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贡献我们的博士力量。

庄毓凯:

做好招商引才大使 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晋

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是晋江人,听闻博士协会换届活动举行,我特意从四川“打飞的”回来。在我心中,家乡晋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家乡人无一不是敢想敢拼、勇于奋斗的代表,这里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

10年前,晋江成立博士协会这个平台,不仅利于引进人才,也利于发展晋江的教育事业。我期待晋江博士协会能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越办越好,会员们积极建言献智,协助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增强晋江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助力晋江新兴产业发展。

此次我还担任晋江博士协会的招商引才大使,这是协会给予我的荣誉。接下来,我将尽我所能,把所学专业技术转化成果落地晋江,为晋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同时,我也会在四川的“博士圈”中积极宣传推介晋江,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晋江发展。

陈炳地:

协会是博士人才的港湾家园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福建省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由陈炳地创立的致慧医疗公司是2018年引进落地晋江的。这5年期间,陈炳地收获颇多。目前已有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试剂、自动化血样处理设备等三个产品走出实验室,适用于肿瘤疾病的早筛、早诊等。目前,陈炳地研发的项目已经与全国近40家医院合作。

在他看来,晋江虽然是个县级市,但却处处彰显着大城市的气质。这里有热情奔放、爱拼敢赢的创业热情,有融通海内外、海纳百川的创业氛围;这里有丰厚的创新创业政策大礼包,有规划缜密的创新创业平台;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国潮文化交汇融合,宜业又宜居。

身为晋江博士协会的一员,陈炳地说,协会是在外晋江籍博士乡贤回家的温馨港湾,也是在晋江的博士人才共同的温暖家园。当前,晋江正加速布局医疗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赛道。晋江博士协会也将发展成重要的引才招商平台,通过会员的宣传、推荐,招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落地晋江。

陈少东: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晋江力量”

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青年岐黄学者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晋江人,我以晋江为荣。千百年间,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晋江这座城市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江地域文化,这使得晋江人不仅有豪爽的性格,更有大海般宽广的胸襟,而“敢拼会赢”作为晋江精神,成为激励每一位在外游子的内在动力。

2012年,晋江博士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团结凝聚着每一位晋籍博士及在晋博士的心。新的10年,希望协会充分发挥集聚功能和桥梁作用,通过汇智、建言等方式,推动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落地晋江,推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晋江力量”。

蔡鹏:

激荡创新火花 为晋江发展注入更多博士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副教授

晋江博士协会是链接人才的平台,也是前沿信息的枢纽。它既可以为博士提供有益的职业发展平台,也可以为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帮助会员拓宽学术视野。未来,大量有竞争力的创造创新,离不开学科交叉、信息互通。协会这一平台对推动交叉创新非常有益,期望有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加入博士协会大家庭,大家密切交流沟通,激荡创新火花,为晋江发展注入更多博士智慧。

此外,今年晋江首次设立“企业家日”和“人才日”,这也有助于企业家和人才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相信“人才日”的设立,是人才交流平台搭建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晋江探索人才培养、引进、持续滋养的重要一步。

吴君毅:

广泛汇聚智慧 为有志之士提供机会和舞台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晋江是我的家乡,我生长在这里,也去了不少地方。但不论离开家乡多久、走了多远,回家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温暖的事。和每个人一样,我对家乡是有偏爱的。曾经在清华的一次对接恳谈会上,我就向在座的师生朋友们介绍晋江。我觉得家乡是一座“四有”城市——有产业基础,有文化底蕴,有青山绿水,有暖暖人情。

“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今的家乡,正在加快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在我看来,晋江博士协会可以成为打通政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广泛汇聚智慧、缩小信息差、扩大合作面,为有志之士提供机会和舞台,让他们有机会为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2012年成立至今,晋江博士协会已走过10多年历程,更是创全国县级市博士协会之先。在如此丰富积淀的基础上,我希望协会继续加强会员间的联系联络,打造品牌项目。祝愿协会在新的十年和更长久的未来越办越好!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