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文化阵地发挥“大作用”

罗山街道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曾舟萍

周末,晋江市罗山街道后林社区的“侯林南音社”传出悠扬婉转的南音曲调,让厝边邻里沉浸式体验南音的魅力。

据悉,“侯林南音社”设于后林社区老年人协会三楼,面积200多平方米,总投入近百万元;内设有南音舞台、器材室、南音文化走廊、南音档案馆及党建室,社区的南音爱好者均可在这里学习、表演。

“南音社的设立,也是为了纪念南音一代宗师吴敬水。”后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火炎表示。

据介绍,后林人吴敬水生于1901年,在14岁时就师承当时的南音名师——南安市朴里村吕胜春。吴敬水不仅南音艺术水平突出,且在各种乐器的表演技艺方面有较高造诣,在南音界享有盛誉,被称为“南音第一嗳”。20岁时,吴敬水相继在陈埭、永宁等地开馆授课,后来一直在石狮南音研究社任教。他的学生有苏统谋、张贻坤、蔡友镖等南音界大家。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罗山街道主要领导带队深入16个社区,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后林社区,不少居民提出,“吴敬水在南音界的名望相当高,我们后林居民有责任把南音发扬好,把老先生和后林的故事告诉给更多人。”

文化是灵魂,具有广阔而深远的内涵和外延。如何让南音发挥作用?罗山街道经过多方探讨,决定保障“侯林南音社”每周有交流演出,并组织南音社人员每周末走进延林小学,开展学校特色教育课。

近年来,罗山街道本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各社区打造了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系列高标准文化活动阵地,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满足辖区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罗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罗山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继续做好主题教育深化与转化,切实将主题教育融入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中,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