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珊妹 杨静雯 董严军
今日,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艺术盛宴在晋江登场。来自全球的六位知名数字艺术家作品齐聚,献上国内首秀,为晋江市民送上时尚艺术饕餮盛宴。
穿越一座城,赴艺术之约,这是晋江市民与艺术的相看两不厌,更是这座以产业名扬海内外的城市在拔节向上的进程中,为自身注入更多因子的必然选择,亦是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文化赋能城市的全新尝试。
从产业到城市,从制造到时尚,多元的艺术呈现、多样的艺术空间、多彩的艺术活动,与产业制造相融相生,走出一条“晋江之路”。
利郎弄潮 城市有品
位于晋江市区利郎文创园的利郎艺术中心中轴,一个宽12米、高4.5米的巨大不锈钢拉链映入眼帘。英国艺术家Alex Chinneck的作品《回头见,鳄鱼》,“拉开”了海丝艺术季——“符码演映:数字织造的路径”艺术展的序幕。
在这一由暗至亮、自内而外的空间脉络里,利郎携手法国、加拿大、瑞士等地的六大国际知名艺术家,为观众“织造”充满时尚感的时装产业路径。
“站在这个红点看到的,与站在那边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利郎集团总裁王良星带领记者提前体验,在特定位置装置中,感受法国艺术家奥利维埃·拉齐的光影作品《德尔塔》。
在这件作品中,线条是构成几何符号的基础元素。利郎数字艺术展试图通过这件作品延展开去,寓意服装“生产”阶段的核心要素之一“线”。不仅于此,印花、纸箱、玩偶……服装产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利郎数字艺术展中,都有对应的艺术作品巧妙呈现。
数字艺术与实体经济在此紧密相融。这场展览中,数字艺术不是无源之水,它与服装产业的结合,同样在反哺利郎的气质,为实体经济赋能。数字艺术亦让产品增加了更多附加值,更具溢价空间。事实上,如何不停留于卖产品,而是让产品更有故事、更具艺术性,是利郎一直在思考的。此番,利郎亦推出了艺术家联名概念款。
“这么高端的数字艺术展,不要说在晋江,就是在全省都很少见。”艺术厦门博览会艺术总监、厦门超旷美术馆艺术顾问滕丽提前从厦门赶来,“作为企业家,能把艺术品与自己的产业密切链接,这是很好的思维和策划。没有利郎,我们看不到这么震撼的展览。利郎为所扎根的城市注入了新的艺术因子。”
2300平方米的观展空间中,虚拟现实、声音雕塑、数字动画等技术相互交融,颠覆了大众对现实的视觉感知。作为一种新型艺术类型,数字艺术使观众沉浸其中,为观众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感知和审美体验。
在高7米、宽9.5米的LED屏幕里,一座行走的极简主义建筑不断变换着形状、图案和几何形态。随着建筑材料和行走的无尽变化,作品表现出可持续进化的力量,预示着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
“它就像咱们晋江人,一直在奔跑,一直在突破自我;也像这座城市,一直在创新,一直在焕发生机。”提前观展的刘先生对孩子讲述着自己的理解。
一旁,王良星点点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除了经营好企业,还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在王良星的理解中,做服装就是做艺术。他热爱着晋江,希望通过艺术展,让市民慢慢体验、感受,接受艺术的熏陶,从而提升市民和城市的品位。
“办艺术展是很烧钱的。一般来说,办艺术展要与艺术品售卖等业态联系在一起。但利郎没有这么做,这样的企业很难得。”滕丽认为,将艺术植入公共生活土壤,能够在人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而这,必将是一颗对城市文化有生发作用的种子。(下转4版)